耿秉—勒石燕然的真正功臣竟被遗忘千年

作者:王鼎杰

今年(2017)七八月间,中蒙联合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在杭爱山中找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勒石燕然”的“封燕然山铭”。

勒石燕然,又称燕然勒功,指的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军对北匈奴的远征。这次远征一直打到燕然山(今杭爱山),取得辉煌胜利,著名史学家班固亲笔撰写了“封燕然山铭”,刻在了一块石崖上。

“封燕然山铭”真迹发现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立即出现了关于永元元年那次远征的激烈争论。争论双方主要围绕这次远征有无价值、是对是错展开。却都搞错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次远征的指挥官究竟是谁?

几乎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地说,这次远征是由东汉著名军事家窦宪指挥。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写文章总结所谓的窦宪军事思想和窦宪用兵特色。

这真是一个气死白起、韩信的节奏。

要知道,窦氏家族从一开始就分为两派。

作为这个家族的创业者,窦融深通边疆事务,对东汉的开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长子窦穆,和窦穆的儿子窦勋却是典型的纨绔子弟。

窦穆父子作为二代和三代,既没有尺寸之功,又缺乏自知之明,倒行逆施,一而再再而三地干出违法乱纪的荒唐事。虽然自己迎娶了内黄公主,儿子迎娶了东海恭王刘强的女儿沘阳公主。但窦穆却不满足,他假传太后的命令,逼六安侯刘盱离婚,转而迎娶自己的女儿。老百姓受他父子祸害的更是不计其数。

明帝即位后,开始收拾窦家的愣头青们。最终,窦穆和他的两个儿子——窦勋和窦宣,都死于狱中。

相比之下,真正继承了窦融功业的是他的侄子窦固。

窦固是一个另类。《后汉书》说他“好览书传,喜兵法”。虽然洁身自好,却因为窦穆的案子受牵连,在家闭门思过十余年。

这十余年间,窦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研究兵法,关心边疆。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远征,就是窦固主持,并亲自指挥的。

而窦宪继承的恰恰是纨绔子弟的传统。

窦宪是窦勋的儿子,充分继承了父亲与祖父的颠三倒四、荒唐可笑,是典型的京城一霸,根本不具备任何大兵团指挥的专业素养。

事实上,窦宪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指挥官。这就像官府编书的时候,列出一长串作者,往往是越靠前的,写的字越少。越靠后的,甚至根本就没出现的,才是真正的作者。窦宪当的就是这个最靠前的第一作者。

※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南宋建安黄善夫书坊刻本《后汉书·窦宪传》部分影印图

因为窦宪在前一年犯下重大命案,急于寻找抵罪的功业,而他的妹妹此时正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所以,窦宪就成了永元元年远征的名义统帅,而实际指挥官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副统帅耿秉。

耿秉出身东汉著名的军事世家,自幼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博览群书,深通兵法,长期关注北部边疆事务,成年后多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

永平十六年的西征,就是耿秉制定的作战计划。

历史上西汉经营西域,注重立足楼兰绿洲,先在南道站稳脚跟,再和匈奴争夺北道。先南后北的优点在于根基稳固,缺点在于失之迟缓。在耿秉的时代,匈奴已经在西域经营数十年,再用这种方法,只能让匈奴在北道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参考图,匈奴与西域都护府各要点位置关系

耿秉计划的要点就在于,充分发挥初战的奇袭效应,一开战就直趋哈密平原,夺取战略要点伊吾庐,接着西攻车师,控制吐鲁番盆地,彻底封堵匈奴南下的孔道。最终联合天山之外的各大国,全面孤立匈奴帝国。

耿秉的计划得到了采纳,他本人也亲自参加了这次远征。他先是率领一支独立部队打击北匈奴,为窦固西征创造条件。一年后又参加了对吐鲁番盆地的远征。

此时的吐鲁番盆地为北匈奴的两个附属国——车师前部和车师后部所控制。两国分别由前王和后王统治。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两座王城相距五百余里,各控制着吐鲁番盆地的一个战略性交通枢纽。

较为稳妥的打法是先击败前王,再攻击后王。但耿秉认为,天气越来越冷,只怕打完前部,就难以再打后部。而后王的威望、影响都在前王之上。如果汉军以大迂回深入,一举击破后王,前王自然成为瓮中之鳖、惊弓之鸟,将不战自败。

但是,如果失败,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面对窦固的犹豫,耿秉奋身而起:“我愿担任大军的先锋!”说完就上马率领本部士兵北上。其他各路大军迫不得已,也只好跟着耿秉开始疯狂的行军。

这一路,汉军翻雪山,过草地,跨戈壁,长驱直入,分进合击,一举包围击破车师后部的王城,并且在野战中消灭了敌军主力,斩首数千级。

车师后王安得震怖于汉军的威势,立即选择了投降。车师前王也随之投降。

这一连串的激战,充分展现了耿秉的用兵思路:精心筹划,勇于冒险。以大纵深的分进合击,或一举全歼敌重兵集团,或通过夺取关键性军事枢纽迫敌投降。而且,耿秉深得士兵信赖,善于机动战,深入敌后,却敢于不设立防御阵地,原因一在于他靠机动本身让敌军处处被动,二在于他非常注重在外围形成轻骑兵的远距离搜索警戒。这是对李广、霍去病军事特色的继承与发扬,更与二战期间德苏第一流的装甲集群指挥官的机动战思路如出一辙。

燕然山的远征,同样是耿秉的计划加一线指挥的胜利。

远征胜利后的第二年,汉再次出击。

这次依然是耿秉制定计划,一线指挥则交给他的弟弟耿夔等将领。窦宪则连洛阳城的城门都没有出。

试问,在既没有无线电,更没有手机、互联网的当时,窦宪如何展现他的用兵思想和指挥风格呢?

但是,无知的后人就是喜欢听神话,而不愿面对深刻的历史真相。窦宪居然在今天中国某些网络写手的笔下,成了所谓的中华名将。

这真是要把白起、韩信、李牧、霍去病统统气死的节奏。

所以,要记住真正的英雄,才是对历史的负责。从今往后,再说到燕然山远征的时候,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真正的功臣——耿秉。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耿秉—勒石燕然的真正功臣竟被遗忘千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