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逆戟鲸能活50多年,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维持着稳固的母系家族体系。种群间的“文化”差异代代相传。我们越了解这一高度社会化的海洋哺乳动物,就越能认识到它们有多聪明。只有人类比它们更复杂,适应能力更强。
4北极熊不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它们是专业猎手,但捕猎范围仅限于北极地区有海冰的地方。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因纽特人称北极熊为“pisugtooq”,意思是“流浪者”。
3每年中有两次,数十亿动物会随着太阳半年一次的周期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长途迁徙,许多捕食者别无选择,只能跟随其后。这些迁徙创造了许多大自然中最为壮观的场景,只是并非所有都为世人所熟知。
2一谈到体形小巧的独行猎手,就必定会联想到花招诡计。在热带雨林地区,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中,拟态伪装是最常见的武器。最令人惊艳的陷阱之一要数达尔文吠蛛的蛛网。
4非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群居捕食者当属非洲野狗,其群体捕猎的成功率极少低于33%,通常能高达85%。很难想象其他捕食者会有这般高效率的捕杀行动。非洲野狗总是集体捕猎,有时数量可以达到40~50只。东非的野狗体重约为25千克,南非的也只有大约30千克,为了扳倒体积大如斑马和角马的猎物,野狗群必须集体协作。
1许多捕食者选择群体捕猎的方式,通常是因为这能让它们抓到比自身体形更大的猎物。大型猫科动物中,一家中可能有三四只花豹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一同捕猎,但只有狮子会始终群居,一起捕猎。狮群的数量会随着它们领地的情况改变,一般为4~40只不等——通常为雌狮带着幼狮,再加上一两只成年雄狮,后者负责保护狮群安全,但很少在捕猎方面出力。
2在非洲的所有捕食者中,猎豹捕猎的成功率仅次于野狗。平均而言,它们有一半的猎捕行动以捕杀成功结束。然而由于为了速度牺牲了力量,在面对狮群和鬣狗群时,猎豹无法保护自己和已经到手的猎物。在塞伦盖蒂平原上,猎豹有超过13%的猎物最终会被窃取。
3猎豹的全身构造皆为速度服务。它们体格瘦削,胸廓狭窄,腿长而有力,心肺巨大。它们的肌肉中遍布着对于疾跑至关重要的快速收缩肌肉纤维,一半肌肉都分布在脊椎周围。猎豹的脊椎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长最柔韧的,而这正是其速度快的关键原因所在。
2游隼当属鸟类中最快的捕食者,其水平飞行速度可轻易达到65~95千米每小时。虽说个别种类的涉禽、野鸭和鸽子能在水平速度上超越游隼,但俯冲才是游隼真正的利器。游隼双翼紧贴身体两侧,以3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猛冲向毫无防备的猎物。但由于速度过快,游隼直接抓取猎物会导致危险发生,于是它们收起利爪转而对着猎物的后脑一记猛击。这一招屡试不爽,因而除了南极洲,全世界几乎1/...
3墨西哥是致幻植物之乡。产生墨西哥北部荒漠上的仙人掌类中有一些是被当地人称为“魔球”的致幻植物,如佩奥特仙人球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这种球形植物的茎为扁球形,在灰绿色球茎顶部的小芽苞上生有鸟羽状的软毛,故又名“乌羽玉”。每当生机盎然的夏季来临,从茎的中央开出薄如蝉翼的白色或粉红色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