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王——逆戟鲸

如果基于智力和适应力,以及在世界各地都能捕猎成功的战绩来考量,终极捕食者非逆戟鲸莫属。逆戟鲸同时拥有速度、力量和耐力优势。它们利用一定程度上的协作以及其他捕食者望尘莫及的智慧捕食猎物。无论猎物有多大,没有哪种海洋动物能逃得出逆戟鲸的追捕。

逆戟鲸能活50多年,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地维持着稳固的母系家族体系。种群间的“文化”差异代代相传。我们越了解这一高度社会化的海洋哺乳动物,就越能认识到它们有多聪明。只有人类比它们更复杂,适应能力更强。

▲追逐鱼群。50头左右“定居者”逆戟鲸,包括它们的幼崽,正在挪威的峡湾追逐一大群鲱鱼。这些逆戟鲸尤其擅长在冰冷、富有营养的斯堪的纳维亚海域中捕鱼。

逆戟鲸被分成差异明显的不同种群(亦称生态类型),尽管从基因指标上来说,它们更该被定义为不同的物种。不同种群的逆戟鲸外形不同,发声行为不同,捕食对象以及捕猎方法也不同,彼此之间的领地几乎没有交集,但它们之间的交配行为仍被认作同种繁殖。

第一种公认的种群生活在北美洲西北部的太平洋里,这些逆戟鲸被称作“定居者”,它们固定生活在这条狭长海岸线边的浅湾里,以捕鱼为生,尤其偏爱每年会大量洄游的奇努克鲑鱼。80~90头逆戟鲸近亲结成一群,在长达50年的生命里一生群居。水下交流是它们合作捕猎时的重要一环,研究人员已经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特征辨别出每一个种群。事实上,逆戟鲸声音的多样性在其他所有非人类的哺乳动物中是史无前例的。

▲鲱鱼群。惊慌的鲱鱼群聚拢在一起冲向海面,缩成一团。逆戟鲸利用回声定位本领定位并驱赶鲱鱼,它们还会在将猎物团团包围时相互交流,食用前用尾巴一扫使鲱鱼丧失逃生能力。

另一种沿着北美洲西海岸捕猎的逆戟鲸被称作“过客”,因为它们总是在迁移。南至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北至白令海,这两个地方都有人看到过同一种逆戟鲸的身影。贴有卫星追踪标记的一群逆戟鲸从阿拉斯加出发,只用8天时间便游了1 400千米,直达北极冰层的边缘。“过客”们更擅长捕食哺乳动物而非鱼类,它们拥有超凡的能力,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伏击猎物。

擅长捕鲸的逆戟鲸

▲“过客”逆戟鲸的攻击。右侧的逆戟鲸冲向一头灰鲸幼崽,试图将它与其妈妈分离后再淹死它。这头逆戟鲸是“过客”逆戟鲸中的一员,它们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沿线捕食哺乳动物。春天,这一种群会伏击随着妈妈沿海岸线迁徙的灰鲸幼崽——尤其喜欢在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雷湾国家海洋保护区一带觅食。

灰鲸妈妈和小灰鲸每年都会离开墨西哥海域中舒适的环礁湖,开始长途迁徙,去北方食物丰富的白令海。因为有幼崽,灰鲸妈妈游不了太快,但到4月时也差不多接近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蒙特雷湾了。它们去北方的最短路径便是从蒙特雷湾径直穿过,但“过客”逆戟鲸早已等候在此。

“过客”和“定居者”有着相似的交流系统,但前者声音远小于后者,有利于避免被它们的猎物听到行踪。攻击灰鲸妈妈对逆戟鲸来说太过冒险,因为灰鲸的体形太大,还有极厚的皮肤和脂肪层。于是它们转而捕食灰鲸幼崽。逆戟鲸只有共同协作才有机会将灰鲸幼崽和灰鲸妈妈分离。参与行动的只有雌性成年逆戟鲸。它们必须特别小心,避免被灰鲸妈妈强有力的尾巴抽打到,一旦成功将其分开,它们就要跳至灰鲸幼崽背上将其淹死。这场疯狂的猎捕行动可能持续2~6小时。

另一处最受“过客”喜爱的伏击点便是阿拉斯加海岸和乌尼马克岛海岸沿线,迁徙的灰鲸群会在夏季中旬到达那里。遭受逆戟鲸攻击时,灰鲸妈妈会朝浅水区游去,它们通常会不惜冒着搁浅的危险躲避逆戟鲸。尽管如此,在迁徙的灰鲸群游经乌尼马克岛海岸去白令海的途中,还是有5%~15%的幼崽会被捕食。

在这个伏击点附近,还有另一处食物丰富的捕猎区深受以哺乳动物为食的逆戟鲸喜爱。数以千计的海狗在普里比洛夫群岛上繁殖,每年5月下旬,“过客”到达群岛时,恰好碰上海狗繁殖期开始。逆戟鲸主要以年轻的雄性海狗为目标,这些海狗脂肪肥厚,已做好交配准备,却被挤到群体边缘。随后到了秋天,逆戟鲸还有机会捕食被留在栖息地的海狗幼崽。

擅长捕食幼崽的逆戟鲸

擅长捕食海豹和鲸这类哺乳动物的逆戟鲸,在捕猎时会像狼群一样行动,比如潜行、合作、施展策略。当座头鲸群从南极觅食区迁徙至热带觅食区时,逆戟鲸早已等候于此。

逆戟鲸于秋天到达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捕食早产的座头鲸幼崽。座头鲸妈妈们紧靠海岸线活动,试图躲避逆戟鲸的追踪。不过一旦逆戟鲸察觉到座头鲸妈妈和幼崽的存在,便会紧追不放。成功的攻击一般只会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座头鲸妈妈体形太大,逆戟鲸难以将其拽离海面淹死,但座头鲸幼崽很小,没什么耐力,也不能长时间屏住呼吸,只能依靠座头鲸妈妈保护或其他鲸类的援助。大多数时候,逆戟鲸都会成功,在遭受攻击的座头鲸幼崽中,约有2/3被杀死或吃掉。

▲ 1.生存竞赛。座头鲸妈妈将幼崽驮到背上,暂时躲过逆戟鲸的攻击。前方,6头逆戟鲸中有一头企图挡住雌性座头鲸的去路。队伍最前方是两头雄性座头鲸,为了保护雌性和幼崽,它们用尾巴和鳍不停拍打水面制造泡泡,并发出喇叭似的声音——使出这些障眼法遮挡逆戟鲸的视线。

▲2.骑在妈妈身上。座头鲸妈妈拼命逃脱逆戟鲸群的追捕,筋疲力尽的幼崽则待在妈妈背上。

▲3.急速甩动。为了躲避逆戟鲸,座头鲸妈妈绝望地急速甩动尾巴和鳍,附着其身上的贝壳类生物的坚硬外壳为它提供了可致命的强大武器。

▲4.包围。逆戟鲸成功地使座头鲸幼崽与妈妈分离,现在它们可以强行将幼崽拽离海面直至淹死。但它们必须快速享用战利品,因为这场猎捕行动已经引来了鲨鱼,后者会来分食猎物。

擅长捕鲨的逆戟鲸

第3种生态类型的逆戟鲸在北美海岸出没,被称为“近海鲸”,因为它们喜欢在大陆架沿线、远离海岸的地方捕猎。这个种群的逆戟鲸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数量更多,一群约有100头。它们同样难以捉摸,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个谜。它们的牙齿极度磨损,有可能是经常咬鲨鱼所致(它们刺入鲨鱼皮肤的牙齿异常粗糙,曾一度被用作砂纸)。后来,阿拉斯加的研究人员在邻近该种逆戟鲸的近海捕食区海面上发现了鲨鱼的肝脏。这类逆戟鲸好像深海潜水员,它们能在深海潜游长达5分钟,寻找太平洋睡鲨,这些鲨鱼的肝脏营养丰富——相较于磨损的牙齿,算是很值得的回报了。

▲两头逆戟鲸在最终行动前确认了一只惊慌的南极威德尔氏海豹的位置:它们通过快速冲击制造出能够掀翻浮冰的波浪,将海豹冲入水中。虽然冰块已经被它们制造的第一波海浪破坏,但海豹还是爬回了冰块碎片上。

最聪明的逆戟鲸

研究人员近期发现南极地区的逆戟鲸在使用一系列绝妙的新型捕猎技巧。其中一种生态类型被称作A类逆戟鲸,它们通常出没在南大洋的开阔海域,擅长捕杀当地常见的小须鲸。C类逆戟鲸只在南极洲东部被发现过,它们身长只有6米,是逆戟鲸中体形最小的一个种群。每年春天,海上冰块消融,它们游过碎裂的冰面进入浅海区,在那里捕食犬牙南极鱼。

逆戟鲸中体形最大的种群是B类逆戟鲸,它们深入南极大陆四周的积冰。这种生态类型的逆戟鲸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捕猎技巧和两队鲸群。其中的小型群体沿着南极半岛捕猎,寻找企鹅或者鱼类。更大型的B类逆戟鲸擅长将海豹冲下浮冰。这种食物来源充足,因为南极海豹被认为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的。

一旦发现海豹,逆戟鲸便会游过去,以便看得更清楚。如果是食蟹海豹,逆戟鲸通常会离开,转而寻找其他目标。看来即便对于这些顶级捕食者来说,食蟹海豹锋利的牙齿和易怒的天性也是个大挑战。如果是性情更温顺的威德尔氏海豹,这群逆戟鲸便会排成一行,一齐游向其所在的浮冰。在快到达冰块下方时,它们会猛地向下一潜,制造出一股滔天巨浪,将浮冰掀翻。可怜的海豹只能紧紧依附在浮冰上,而逆戟鲸不断制造波浪冲刷冰面,将海豹的避难所破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冰。最终,逆戟鲸游到近处,方才跃出水面仔细打量它们的猎物。

海豹后退到冰缝中,用自己尖利的牙齿撕咬逆戟鲸。此时,逆戟鲸的团队协作再次上演。它们轮番上阵,用尾巴大力横扫,试图将海豹甩进开阔水面。如果这一战术不起作用,它们就会打出一阵泡泡驱赶猎物下水。海豹逃脱的情况少之又少,但凡见过逆戟鲸捕猎,没人会质疑它们是地球上野生哺乳动物的终极捕食者。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海洋之王——逆戟鲸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