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战国时代”看如何以史为鉴

20200324144815.jpg

公元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日本应仁元年,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此后的一百多年内,日本国内分裂出一百多股武装势力,互相攻伐。

日本战国时代被国内的网民戏谑的称为“村长间的战斗”,此等规模的战国时代不仅无法和中国的战国时代相提并论,更入不了中国网民的法眼。但就是这个入不了中国网民法眼的村长级战国时代却对近代日本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日本战国时代仍旧是日本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历史遗产。

1.png

▲贴吧大神对于日本战国时代与武士文化的认知

这其中的差距,戴季陶早有痛切的认识:“‘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一、战国时代如何影响近代日本的崛起?

1853年,黑船事件打开了锁国时代日本的国门,使得日本面临与隔岸相望的大清国相同的命运,二者都是大航海时代的落伍者和出局者。

1861年6月,日本倒幕派中坚高杉晋作来到上海,希望能够学习中国抵御外侮的经验,并谋求中日联盟,共同对抗西洋列强。但是,他很快就抛弃了这个构想,而代之以战胜中国的新计划。

20200119220306.jpg

▲高杉晋作

这次高杉晋作来华,在上海见识到了西方列强的飞扬跋扈,大清对时局的迟钝和无知,彻底改变了高杉晋作的中国观。他认为,晚清没有资格,也没有价值和日本结盟。“日本千万不要做被夺走上海和香港的中国,而要做夺走了上海和香港的英国。”这就是他的结论。

从公元1467年至1615年的战国时代,空前强化了日本人的尚武精神和多元博弈意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距离战国时代尚未久远。尤其在1871年12月,明治政府派出规模庞大的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企图通过证明日本已经文明开化来换取修约,这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使命必将注定失败。但日本使节团却在德国收获了最大的瑰宝,德国宰相俾斯麦向日本做出了坦诚的演说,讲明了国际政治的本质,使得日本如醍醐灌顶。自此,日本高层开始认清了现实,将19世纪的世界理解为一个放大的战国时代,多元格局竞争当中不进则退,日本要坚定决心走富国强兵之路。进而借助现代交通技术,施展远交近攻策略。这种迅速的应变能力和多元博弈意识的回魂,恰恰是源自于对战国时代的以史为鉴。

▲19世纪中期,日本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与之相比,大清国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却始终未能参悟透国际政治的玄机所在,反而落入了唯道德主义的不归路。大清国以受害人的心态,更加强调国际关系的道德性,倭仁甚至提出“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之论,实乃迂腐至极。此论与贴吧大神提出的“气节”同宗同源。你有坚甲利炮,我有礼仪气节!

二、日本的武士文化

wushiwenhua.jpg

▲贴吧大神对于日本武士文化的认知

研究日本文化的论文在知网都可以搜到一大堆,武士文化是任何一篇研究结果当中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莫提其他的大部头专著了。

10 世纪开始,日本武士凭借着武力和日后被称为武士道的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团结力、战斗力登上历史舞台。尤其自源平合战以来,武官系统逐渐取代了文官系统。进入战国时代,武士文化和多元博弈意识又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这种文化精神和意识即使在闭关锁国时代也没有消失。直到二战结束,武士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的中坚性存在。

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山崎闇斋曾问其门下弟子:“如果孔子为主将,孟子为副将,率领数万兵马来进攻日本,我们这些学习孔孟之道的人该怎么办?”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呢,就如同基督教的耶稣率军前来攻打基督徒们。对此,众弟子无言以对。山崎闇斋的答案斩钉截铁:“如果不幸真的遇到这种灾难,我们只有身披胄甲手执武器,与他们一战,擒孔子、孟子以报国恩。”这就是日本,儒学家尚且保持着武士文化的传承,更何况其他领域的日本人呢?

▲山崎闇斋像

三、历史上的中日交锋

4.jpg

▲贴吧大神询问中日战争的结果

早在隋唐时代,日本就已经开始在朝鲜半岛扩张。在写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甚至使用了“日出之国天子致书日没之国天子”的文字。

公元663年,大唐与日本之间在朝鲜半岛打了一场白村江口大战,此战奠定了东亚近千年的格局。日本因此战的惨败才开始战略收缩,全面向中国学习。但即便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最彻底的年代,日本的学习也是有取舍、有选择、有改良的。

20200112215431.jpg

▲白村江口之战

公元1274年、1281年,横扫欧亚大陆战斗力爆表的蒙古人两次征讨日本,却不幸均葬身鱼腹,这更助长了日本踞岛挑战大陆的气焰。

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了15个国家为“不征之国”,其中日本赫然在列。

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开始大举入侵东南沿海,标志着嘉靖朝倭寇战争的实质开始。此时日本正值战国时代,这种持续内战,使得日本的军事专业化程度迅速上升,同时也迫使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到海外扩张。日本的沿海势力勾结海盗,吸纳战败的武士、浪人,掀起空前的海外扩张高潮。

20200324211806.jpg

倭寇入侵最夸张的莫过于嘉靖三十四年秋季的一场战斗。

当时,一支不到70人的倭寇部队,在浙江登陆后,主动烧掉海船,以示有进无退。他们掠过杭州,毁灭性洗劫了淳安古城,又连续急行军进入徽州境内,突袭歙县。再经绩溪、旌德,过泾县、南陵,烧掠芜湖南岸后又奔太平府,犯江宁镇,直逼明朝的副首都南京。他们像游行一样绕南京城示威,火烧安定门,然后由溧水走水路劫掠溧阳、宜兴。又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再转进浒墅,这才让数量庞大到不成比例的明军重重包围。接着,这股倭寇又一路激战到杨林桥,全数阵亡,无一逃跑,无一投降。此战前后历时八十多天,中国军民被害者累计4000余人(内含御史一人,县丞一人,指挥两人,把总两人)。(参见《筹海图编》、《明世宗实录》)更糟糕的是,这并非个案。

非我中华无英雄,胡宗宪、徐渭、茅坤、俞大猷、唐顺之、谭纶、戚继光……就是这风云激荡中的中华英雄。戚继光是英雄中的英雄,是这个时代的集大成者。戚继光纵横驰骋,从浙江打到两广,从陆上打到海上。一次次摧锋破锐,杀的倭寇尸横遍野、闻风丧胆。终于打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为改革海禁赢得了最佳环境。

公元1592年,也就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两年后,丰臣秀吉却决定倾举国之力远征,假道朝鲜,灭掉大明,迁都北京。但是,这次远征又为明军所挫败。日本经此一败后,只能缩回去闭关锁国。

公元1874年,日本侵入中国台湾以失败告终,虽从大清国诓走了50万两的白银,却不足日本此次远征开销的1/10。

公元1894年,大清国与日本爆发了著名的甲午战争,日本赢得了第一次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大清国迎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中日关系彻底改观,中国的战略要地丢失,更陷入持续全面的内乱和衰落当中。

公元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中日全面爆发战争。1945年,中国在付出3500万人口伤亡和东部精华地带被打成一片焦土的惨重代价后,赢得了一场惨胜。但日本在反思二战中,却只承认中日战争只是日美战争的一部分,最终打败日本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梳理了历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后,不难发现,两次战争爆发在朝鲜半岛,其余均在中国国土之上,却没有任何一场中日战争是爆发在日本的国土之上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已有相当的破坏力,而工业化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性更是空前,当战争爆发在本国国土之上的时候,战争就已经输掉了一半。历次中日战争却没有一场是将日本打得伤筋动骨的。即使是大唐对日最辉煌的白村江口大战,也没能让日本彻底臣服,日本也只是进行了战略收缩,开始向中国学习。其目的在于学好技艺,以备将来乱拳打死老师傅。

四、拜师学艺,乱拳打死老师傅

20200325091555.jpg

▲贴吧大神对中日历史关系的认知

“师夷长技以制夷”本是晚清早期的器物派知识分子们所提出的救亡图存方案。但真正拜师学艺,向强者学习,且能学得精髓所在,并在日后反超追赶的却是日本。

当高杉晋作在上海得出战胜中国这一结论时既喜且忧。喜的是,日本图谋千年战胜中国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英国是一个岛国能够放倒大清,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也能够放倒大清。忧的是,大清国体量那么大都被英国放倒了,日本体量这么小,又如何抵挡得住西方列强呢?然而,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不利于国家发展,但却也因祸得福。西洋列强纷纷将中国设成靶子,而多不屑于侵略日本。即便是美国的黑船事件,目的也是要借日本当跳板进军中国市场。

日本从德国请来顾问麦克尔,全面学习并建立起参谋本部制度,深化基层的组织动员体系,修建战略铁路网。日本军队的蜕变与这位德国顾问分不开关系。然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却对德国宣战,并出兵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以及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成功夺取了德国在远东及太平洋上的所有利益。

甲午战争后,英国为了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不得不与日本结盟。而在二战期间,日本却成为了英国在远东殖民霸权的掘墓人。

历史上日本不仅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在近代更是西方列强的好学生,但所有的师傅最后都免不了被这位好学生乱拳打死。

五、善败者的再崛起

15.jpg

▲贴吧大神认为日本当狗到现在

在日本二战的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一批以重光葵、芦田均、吉田茂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提前进行战后的复兴计划。他们重新明确了追随盎格鲁-撒克逊路线的方针,还预见到美苏对立难以避免,这将成为日本最大的战略机遇期。争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石,再度借力发展,在美国霸权框架内争取尽量靠前的交椅的新战略。

▲重光葵、芦田均、吉田茂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仍没有忘记重创中国,让中国无法充分享受二战胜利的果实。因此,日本发动“一号作战”,使得国民政府的形象一落千丈,从中国手里争夺战后与美国结盟的机会。日本是战败了,但也不能让中国崛起。(《冈村宁次回忆录》)

战败后,日本正是借助于这一战略规划,充分吸收了冷战红利,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后,无论首相人选如何更迭,这一既定战略方针从未动摇。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上任的首相佐藤荣作就要求美国归还冲绳,并且表达了强硬的立场。佐藤荣作说:“只要不实现冲绳回归,日本的战后就永远不能结束。”这个冲绳就是曾经中国的附属国琉球,当年还有不少琉球人死谏,求助大清复国,却被迂腐迟钝的大清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中国的东大门就此丢失。正是源于对时局的利用和运筹帷幄,1972年5月15日,日本在战败后30年内从美国手里收回了冲绳,中国的东大门再一次落到了日本手里。

从1967年到2017年,日本用了五十年的时间,稳步推进其控岛圈海计划。新的“大日本”已是既成事实。而造成这个惊人事实的手段,就是日本清晰明确的战略设计和持之以恒、不动声色的圈海运动。

20200325152723.jpg

▲日本控岛圈海战略成果

2008年初,日本著名智库“森野军事研究所”公布了一篇研究报告:《为了21世纪日本的生存——对20年后安全保障的思考》。

该报告明确指出,从海洋国土化的角度讲,日本是“世界第六位拥有广大领域的国家”,其中“包括孤岛在内所形成的领海(含内陆水域)约34万平方公里,加上专属经济水域,达到447万平方公里,是陆地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60位)的12倍,在世界占第6位。”而且,在这些海域内潜藏着丰富的资源,“比起拥有大面积沙漠地带的陆地大国更具备充满希望的未来”。

贴吧大神嘲讽日本当狗到现在。这种有智慧、有战略思维,并且能一步步扩张国家利益的狗怕是比起某些嘲讽狗的人都要强上几百倍。

▲越南的中南半岛霸主计划

中国在二战赢得了一场惨胜,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价,得到的是联合国五常的虚名,至今连自己的九段线都不断受到挑战。

20200325154726.jpg

▲日本方面绘制的双菱形安保态势

2006年,安倍晋三在其撰写的《走向美丽之国》中提出的美日澳印四边同盟,目标直指中国。2012年,安倍晋三在四边同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菱形安保的构想,形成一个菱形安全共同体。其构想的来源恰恰是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针对日本的“ABCD”包围圈。

日本远联印度、澳大利亚,在明帮美国的幌子下打自己的小算盘,借力再崛起。这就是双菱形安保的外圈,也就是安倍最早提出的美日澳印四边同盟构想。安倍晋三时刻想着推动中美撞车的实现,因为中美一旦撞车,必然两败俱伤,日本就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六、以史为鉴

“靖国神社”和“靖国史观”为国人所熟知,也为国人所痛恨。但这种篡改历史、混淆视听的做法,长期未能成为主流。这并不是日本人真的爱好和平了。而是日本的精英阶层有着更精明的选择。“靖国史观”无视二战惨败的事实,不能正视历史,讳疾忌医,同样不利于日本自身以史为鉴。

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对历史的反思形成的“司马史观”远比“靖国史观”高明得多。

司马辽太郎本人非常崇拜中国的司马迁,司马辽太郎的意思也就是“远不如司马迁之太郎”的意思。

司马辽太郎主张讲好三个时代的日本故事:战国时代、幕末时代、明治时代。

战国时代代表了多元格局中的激烈竞争,这个时代在近代日本的崛起上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即将19世纪的世界理解为放大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当中蕴含着弱小势力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2016年日本放送协会播放的“大河剧”选取了真田家族,即以国际战略观展现的《真田丸》。该剧展现的就是那些资源贫乏、力量弱小的势力如何一步步壮大,如何纵横捭阖,巧妙周旋于各路强大势力之间。司马辽太郎认为,日本人有了战国意识,才能在多元化的国际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2.jpg

▲贴吧大神的修仙剧对比战略剧

面对日本以国际战略观展现的《真田丸》,我们的贴吧大神立即举出了修仙剧与之分庭抗礼。

贴吧大神的此等行为,与甲午战争前的大清御史们如出一辙,他们嘲笑日本人“以纸为币”,而我大清国直接流通贵金属,纸有什么价值,能和我大清国的真金白银相比吗?他们完全不知道现代金融体系为何物,拿着自己的短板去和对手的长处作比较,无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毫无自觉!

除了司马辽太郎对历史的反思之外,其他领域的日本人也对历史拥有独到的反思,如日本的漫画家对战争也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20200325185344.png

《次元舰队》主要在于通过架空历史,展现了部分日本人对二战的看法。更深刻触及到内政、外交,人心、体制,文化、战略的微妙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单行本中还说:“距今整整六十年前,日本人挑起了一场与美国和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这是一场倾全国之力投入杀戮的战争,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残酷的事,但对当时的人而言,这段残酷不堪的回首的历史却是他们曾经亲身度过的岁月。我开始下笔画这部作品,希望能探讨这不同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鸿沟。”

▲《次元舰队》参考的书目

这段话可以说代表日本主流的历史观。日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输给了中国。打倒日本的是美国。中日战争只是日美战争的小部件。

七、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自南宋以来,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扫地,市井文化泛滥。精英阶层越来越文弱化、文艺化,喜欢用单一道德视角看世界。宣传倒灌、本末倒置,逐渐蜕变成了一个生活型民族、享乐型民族。

发展到明清两朝,这种重文轻武、文武失衡达到了巅峰,早已忘却了汉唐时代中华民族出将入相、文武兼资的传统。大明国发展到嘉靖朝时,早已武备废弛、战力虚弱。

据朱九德《倭变事略》记载,嘉靖三十二年五月,倭寇入侵海盐等地,其中一股盘踞白马庙。战后,有人在白马庙墙壁上发现一首诗:“海雾晓开合,海风春复寒。衰颜欢薄酒,老眼傲惊湍。丛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宽。明朝晴更好,飞翠泼征鞍。”

当年的中国文人,却怀着一种过于优越的文化自负,认定日本人写不出来这种诗。所以认定其中一定有中国人参与,而且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中国人,比如科举落榜、对社会不满的失意文人。

大明的官员、学者们,不仅藐视对手的文化水平,而且藐视对手的军事能力,总以为只要内部不出败类,伟大的大明国军民怎么会败给可笑的日本人呢?即便是一再挨打之后,这些人还是不下功夫研究对手。甚至愈发强烈地强调,打败自己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自己人。

虽经明清之改朝换代,却从未根本解决。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八旗化问题。

历史的悲剧再一次重演。

三百多年后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明明没有几个汉奸,至少绝对没有大股叛乱势力相呼应。但因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傲慢,清朝官员、学者对战争形势的认识,荒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从林则徐到道光,普遍相信英国人能水战不能陆战的谣言,认为英国人的腿是直的,不能弯曲,甚至还准备了钩镰枪对付英国人的长腿,还认为英国人不喝中国的茶叶就会因不能排便而被憋死。在皇贤侄写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甚至搬出了观音显灵的闹剧。为了感谢观音助战,道光还特地手书“慈佑清海”的匾额送往广州观音庙。闭目塞听清朝官员、学者们更坚信大清陆军不可战胜,据此反过来推理,英军如果不是“招集闽广汉奸”,怎么能一再打赢陆战?

这种看似可笑的心态其实是:你小日本算个什么?老子不过是让几个不争气的自家儿子打了。只要不出内奸,中国一定天下无敌。只要让中国充分发展经济,早晚天下无敌。好像别人就不会发展,好像除了发展竞争就没有其他竞争。

这病变成了一种病入骨髓的自负。认为胜负是建立在盲目自信之上,建立在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中心优越感之上。

zifuzhe.jpg

▲明清两朝的自负悲剧在此类人身上再度重演

此类人认为日本对中国无异于蚍蜉撼树,当年大清的御史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在分析中日战争日本必败时说道,“日本黑子、弹丸之国、以纸为币、跳梁小丑、不值一呻。李中堂直隶一区,破之必矣!

大清御史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距离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他们仍未能在一次次对外战争的惨败在中学习到一丁点长进。

贴吧大神在说这话的时候,距离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25年之久,距离中日全面战争的惨胜已经过去了75年之久。遗憾的是,成长并不是时间的累积和一次次血的教训所能获得的。他们仍旧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之中。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大清御史们和贴吧大神们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知彼知己的能力,比起当年器物派的李鸿章还有极大的差距。

李鸿章对日本之威胁尚且能有清晰的认识:“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闲隙,恐仍狡焉思逞。

八、乱贴上法西斯标签、乱扣精日帽子

贴吧大神们依然沉浸在不合时宜的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不仅自己不学无术,却更加擅长玩弄杠精的那一套伎俩。

只要你从理性战略的角度看待历史、看待中日问题,只要不认可贴吧大神们那种自负的优越感,杠精们便会给贴上法西斯标签、扣上精日帽子

koumaozi.jpg

▲贴吧大神扣出去的精日帽子

在别人练拳头的时候,我们却还停留在练舌头的阶段,还是水准最低劣的练舌头阶段,除了诋毁就是谩骂,再无其他任何有建树意义的内容。

诸如此类贴吧大神的杠精们并不是今天独有的产物。

在日本人受俾斯麦点拨后,意识到19世纪的世界就是一个放大的战国时代。

虽然与日本人相比晚了几十年,但在民国时期,有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人意识到世界已经进入新战国时代,而国人还活在天朝大一统的政治金鱼缸里优哉游哉。所以组建了战国策派,其实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有组织的战略学派。并且在外交研究、地缘战略、军事地理、国家战略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不幸的是,极左说他们是法西斯,极右说他们是大国沙文主义。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战略思想启蒙,就这样让自己人联手绞杀在了摇篮里。

▲战国策派学者:林同济、雷海宗、何永佶

九、中国威胁论的最大背书者

近年来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有美版的、日版的、越版的、俄版的等诸多版本。

苏联时代便已将沙俄时代的黄祸论改头换面,以中国威胁论的形式全球传播,目的就是推中国在前吸引美国火力。

在苏联解体的灰烬上,新俄罗斯的战略家们接过前辈的衣钵,开始新的征程。普京大帝就是继斯大林后又一位杰出的战略家。

20200325204502.jpg

911事件一发生,俄罗斯学界对美国冷嘲热讽,同时为苏联出兵阿富汗全面翻案。但普京却力排众议,向美国的反恐战争大开合作之门。实质是利用小布什政府的战略误判,引导美国深入一个错误的战场。

20200325205228.jpg

接下来普京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击车臣,出兵南奥塞梯,介入乌克兰内乱,直到兼并克里米亚的时候,美国人才意识到小布什政府当时犯下了多么严重的战略性错误。

不仅如此,中国威胁论再度开始唱响,只是这次唱的更加巧妙,采用了捧杀战术,从而一方面树立美俄的新公敌,一方面还要从中国套取友谊。普京对俄国民间唱响中国威胁论不表态、不支持、不反对。

有一次,一位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问普京:“现在很多人在预言美国的衰落,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对此,普京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中国领导人思考的问题。”

20180331194747.jpg

但与外国相比,我国媒体对中国国力的捧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在网上和自媒体平台的APP上看新闻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带有各种惊悚标题的文章和视频,不是这个国家尿了,就是那个国家怂了,中国在各方面赢了又赢、胜了又胜。众多自媒体都陷入了一种空前狂热的非理智状态中,已经不能自拔了。

因自媒体与利益相捆绑,只要可以博眼球,能够吸睛,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编出来的。随着他们越陷越深,都已经忘记了作为媒体人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应该秉持的职业操守。更有甚者,他们的宣传其实是在替那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背书,这些媒体在无形之中已经充当了“中国威胁论”的传播平台,可悲的是他们竟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乐此不疲地为他国代言。

十、你可以忘记战争,但战争不会忘记你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在国产网民的眼里只是“村长打架”,但讽刺的却是这种“村长打架”却强化了武士文化并培养了在多元格局博弈意识。为近代日本的逆势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日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中国的战国时代同样培养出了高度具有战略思维的产物,如《左转》《孙子兵法》《战国策》和围棋。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略智慧过于早熟而又过于成功,但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自南宋以来,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扫地,外向进取的精神丧失,同时兴起了以单一道德视角看问题的道德史观,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今日的中国仍未能恢复强秦、雄汉、盛唐时代的雄风,也早已忘却了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智慧。

没有战略智慧,便看不懂这个世界,你可以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但如果不想再沦为待宰的鱼肉,你就不能不懂他们的做法。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陷入持续的内战之中,日本立即做出反应,日本政府支持清政府,日本民间支持革命党。其目的在于“使中国内战永不止息”,无论中国出现亲日、抗日的,只要客观上能起到分裂中国的,日本就支持。

什么是爱国?有多少人仔细的思考过。“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间谍就参与到北平学生的罢课当中,并且鼓动学生去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其目的在于瘫痪通往南京的铁路,阻碍南京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支援。

爱国,绝不是喊几句“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勿忘九一八”就可以了,当你丧失战略智慧时,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而不自知。

 

你可以忘记战争,但战争却不会忘记你。

我们并不好战,但也不希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再一次重演。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从日本“战国时代”看如何以史为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