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豹(一):北非豹踪
非洲豹过去曾被划分为很多亚种,Pocock(1932)列出了17个亚种,Simither(1971)列出了13个亚种。上世纪50年代以后大量亚种开始合并,根据60年代Dobroruka和Hemmer的分类意见,非洲豹主要分为四支:环撒哈拉稀树草原、东-南非稀树草原、雨林、索马里-厄立特里亚。90年代以后的基因分析虽也显示非洲各地的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建议将非洲豹归一,这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过从一些谱系图上看,非洲豹似乎不是单系群,而是并系群,今后还有可能进一步修订。
这个系列将以Pocock的分类系统为基础,以Dobroruka和Hemmer等人的分类系统为主线,简单扼要地介绍下非洲豹各族群的概况。
一、巴巴里豹(P.p.panthera)
巴巴里豹又叫北非豹,由Schreber(1777)定名,模式产地为阿尔及利亚;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特别是阿特拉斯山地区。形态特征不明确,有限的标本描述各异,但一般都会提到这种豹斑环较大,环内中空;Cuvier记载的一只老雄豹斑环几乎完全解体;而据Buffon描述其模式标本(系雌体)的斑环类似于美洲虎,环内有一个小黑斑。通常毛绒丰厚,与高山生活相适应。巴巴里豹和其他豹族群隔离较早,有些生物学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故长期被作为独立亚种;但近期的遗传学分析认为巴巴里豹与非洲豹其他族群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未达到亚种水平。
有证据表明巴巴里豹是一个相当大的亚种;Buffon描述其体长约5-6英尺(152-183cm),尾长超过2英尺(61cm);Loche测量的一例性别难辨的个体体长132cm,尾长86cm;Cuvier等测量的一头老雄豹体长130cm,尾长76cm。
阿尔及利亚的一成年雌兽颅全长208.3mm,颧宽134.6mm;这个头骨证明巴巴里豹非常大,在非洲豹中可能只有乌干达豹能超过这一尺寸;摩洛哥的一亚成年雄豹,颅全长223.5mm,颧宽142.2mm。
巴巴里豹现已灭绝的边缘,保护巴巴里豹的“Barbary Leopard Project”已启动。目前不清楚是否仍有少量野生个体残存在阿特拉斯山脉,但可确定的是所有圈养巴巴里豹均在上世纪结束前死去。
已知最后一只圈养巴巴里豹,1999年死于美国。
人们把巴巴里豹的形象印在鼠标、邮票上,以纪念它们。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巴巴里豹很可能会步阿特拉斯棕熊和巴巴里狮的后尘。
二、西奈豹(P.p.jarvisi)
西奈豹仅分布在西奈半岛和邻近的埃拉特山脉;早期的学者将其作为阿拉伯豹(P.p.nimr);Pocock相信西奈豹不同于以往描述的任何族群,并在1932年的《非洲之豹》中定名;西奈半岛虽地处亚洲,但西奈豹常被作为非洲豹的一部分。1996年的遗传学分析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将其并入波斯豹,但实际上西奈豹和波斯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此外,那份研究中给出的分布图中所标注的西奈豹分布是错误的。2006年的形态学分析显示,西奈豹不同于中东任何一个族群,可能和非洲豹较接近。
西奈豹毛绒丰厚,呈浅灰色;虽然其分布区和阿拉伯豹毗邻,但更接近于北方的安纳托利亚豹和波斯豹;不过后者的冬毛更长、更厚。一张豹皮的体长为137cm,尾长74cm;由于是皮张测量而可能偏大。
西奈豹的体型较大,远超过索马里豹和阿拉伯豹,但不及安纳托利亚豹和苏丹豹。模式标本系老雌豹,颅全长193mm,颧宽127mm;明显大于一阿拉伯豹雄体(颅全长164mm);而安纳托利亚豹的一年轻雌兽颅全长已达208mm,其他各项指标的测量也均大于西奈豹的模式标本。
多数人认为西奈豹早已因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灭绝,但也有人认为它们在野外仍有残存;目前生活在以色列南部朱迪亚沙漠的种群明显是阿拉伯豹而不是西奈豹。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1477416555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非洲之豹(一):北非豹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