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角羚肌肉强健,躯干较矮,轻便的四肢能飞速跃出很远的距离,最适合在平原上奔跑。它眼睛突出,可双目并用,能够轻易地发现掠食者。叉角羚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它曾经被一种现已灭绝的超级掠食者捕杀,那就是同样拥有顽强耐力和惊人速度的猎豹。
缺少遮盖物是生活在空旷平原上的最大挑战之一。这里树木很少,几乎没有能够遮阳挡风的树荫和躲避掠食者的地方。于是很多哺乳动物转入地下,因此有些草原第一眼看上去仿佛没有任何生命。这一点在蒙古大草原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空旷的草原上开车,很久都看不到一个动物。但事实上,在地下生活着无数小型穴居哺乳动物,包括土拨鼠、仓鼠和沙鼠,甚至还有一种穴居猫科动物—兔狲。
废弃的土拨鼠洞有时会被穴鸮占据。在没有树的草原上,穴鸮会选择在地洞里筑巢。除此之外,穴鸮还有一手绝妙的高招。在某些地方,雄穴鸮会将野牛和家牛的粪便放在洞口外做诱饵,以引来蜣螂进行捕食。
穴居动物在所有大草原都很常见,比如西藏的鼠兔、苔原的旅鼠、南美的兔鼠,还有美国的地松鼠。最大的地洞出自非洲食蚁兽。食蚁兽能掘出长达10米的地洞,洞口大得连人都能爬进。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的土拨鼠,拥有数量最多的地洞。这种啮齿类动物的聚落(类似于人类的镇)十分庞大,能容纳几百万成员,并延伸到很远。
在这片开阔平坦的草原上,奔跑对于猎手和猎物来说都是上策,所以草原动物毫无意外地成为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在非洲,猎豹速度的纪录是103千米每小时,鸵鸟则是72千米每小时。在美洲,叉角羚速度的纪录是以88.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奔跑800米,以及以67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游弋超过1 600米的水程。
食草动物无法到地下寻找遮蔽,便通过大量群居来保护自己,蒙古瞪羚的群居数量甚至高达10万只。数量越多,就有越多双眼睛可以提防狼之类的掠食者。瞪羚和雪雁、北美驯鹿、牛羚还有其他的草原动物一样,其产仔的时间高度一致,几乎都集中在6月的一周内。如果一个地方挤满了幼仔,那么掠食者在幼仔会跑之前能捕杀到的幼仔就只有一小部分。从北极苔原到青藏高原,再到热带的非洲热带大草原,动物们通过大量群居来养育幼仔,于是就形成了地球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