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平原上的“夺命灯塔”—叩头虫幼虫

▲危险之光。一只叩头虫的幼虫正闪着光,等待着猎物。如果有长翅白蚁或蚂蚁太靠近光芒,幼虫的钳子就会抓住它,把它拖进洞穴里。幼虫在把捕获的食物藏在储存室里后,会继续捕食。

在地球出现人类之前数百万年,就已经有另一种动物学会了以城堡或堡垒作为防御。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热带平原或草原上,你都能发现地上有被晒干的小土丘。有些大得让人惊讶,最高的超过12米,这些巨型的建筑都是由不起眼的小昆虫建起来的,它们就是白蚁。

白蚁大约有2 600种,均以植物为食,它们以多达数百万的数量结成王国居住。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之一,被列入了130多种动物的食谱中,其中也包括人类。因此,这些身体柔软的昆虫学会了住在坚如岩石的巢穴里自保也就不奇怪了。这些巢穴不怕火烧,不怕雨淋,还能抵御大多数的捕食者。

为数不多的能攻入白蚁巢穴的动物只有土豚和大食蚁兽了。这两个物种都有铁钩般的利爪,用来撕开土墙;还有又长又黏的舌头,能伸进巢穴网络里的通道。大食蚁兽的舌头有50多厘米长,一分钟之内能从它们那没有牙齿的吻部伸出并缩回160次。因此只需多找几处巢穴,它们就能在一天之内圈入成千上万的白蚁。白蚁的巢穴一旦被破坏,兵蚁就会向入侵者展开极其凶猛的攻势。大多数捕食者坚持不了10分钟就得被迫离开。

▲诱惑效果。这是一个焕发着诱人光点的白蚁巢穴。制造出这种发光场景的是叩头虫的幼虫。它们的巢穴就建在白蚁城堡的外墙上,等到了白蚁婚飞的时节,它们的光就把白蚁城堡变成了夺命灯塔。

而另一种白蚁捕食者的策略就大不相同了。位于巴西的塞拉多草原是世界上白蚁巢穴最为密集的地方,那里的白蚁土堆城堡通常都超过2米高。仔细观察废弃的土堆,你能在它们粗糙的表面上发现一些细小的洞。这些是捕食者叩头虫幼虫的穴道,它们又被称为头灯叩头虫,一个土堆上可能有400只之多。

每只叩头虫幼虫都会在土堆外壁上挖一条U形的穴道,在化蛹之前它们都会住在那里。幼虫会把穴道的一端空间加大建成耳房,用以储藏它们捕捉到的白蚁。它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既不需要进入白蚁的城堡,又不需要离开自己安全的洞穴就能捉到白蚁。它们的答案既凶险又壮观。

▲塞拉多夜景。雨季过后的巴西塞拉多草原上,到处都是闪耀着叩头虫幼虫光芒的白蚁巢穴。(天空中的绿色光线来自一只成年叩头虫,这是通过长时间曝光拍摄到的景象。)只有在白蚁婚飞和天空中遍布飞虫的夜里,叩头虫幼虫才会闪烁出那种危险的光芒。

白蚁城堡出现裂口显示出了蚁群交配与创立新王国的需求。每年雨季过后,土壤变软到足以挖洞时,成千上万有繁殖能力且长着翅膀的白蚁(即长翅繁殖蚁)就会从蚁穴中飞出。这些长翅繁殖蚁正是未来的蚁后与它们的追求者们,而每只蚁后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白蚁王国,但成功的概率很低。在外界恶劣的捕食环境下,大约只有不到0.5%的蚁后能存活下来。空中飞的躲不过飞鸟的利爪,落到地上的又避不开青蛙和蜥蜴。叩头虫的幼虫则选择了一个很耐心的方式,它们为了这次机会可能已经等待10个月了。

大多数长翅繁殖蚁都在黄昏时分出动。这时叩头虫的幼虫也探出洞来,由胸腺产生的荧光开始在黑暗中闪烁,土堆上随之有上百个小绿光点开始闪耀。生物荧光聚集到如此庞大的数量也真是一种旷世奇观了。

长翅繁殖蚁被这些绿色的小光点引到了土堆上。一旦有白蚁停落在捕食范围之内,叩头虫的幼虫就会用钳子般的口器抓住它,把它们拽进穴道内,存放在储存室里,然后继续回去捕食。长翅繁殖蚁一年里就只有几个星期会出现,所以对于叩头虫的幼虫而言,它们的这次出现有可能是下次雨季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次捕食机会了。每只叩头虫幼虫要想捕捉到足够的食物供其成长发育到成年期,至少需要两个雨季。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巴西大平原上的“夺命灯塔”—叩头虫幼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