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豹(二):长河落日

三、苏丹豹(P.p.pardus)

苏丹豹又叫埃及豹,是豹的模式亚种,1758年Linnaeus根据Alpinus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描述的一些饲养个体定名。1918年Hollister将其模式产地确定在苏丹,苏丹豹因此而得名。在不同背景下,这个名字可以代表多种不同层次的含义,在现代遗传学分类系统中,P.p.pardus常泛指整个非洲豹。在经典分类系统中,狭义的苏丹豹指最典型的苏丹豹,仅分布在苏丹北部和埃及南部。而1966年Dobroruka的分类系统所提到的苏丹豹是广义上的苏丹豹,包括典型的苏丹豹、乌干达豹(P.p.chui)及喀麦隆豹(P.p.reichenowi),可能还包括西奈豹(P.p.jarvisi)、巴巴里豹(P.p.panthera)和鲁文佐里山豹(P.p.ruwenzorli)等;分布区广阔,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包括整个东北非、西非、中非的稀树草原地区;代表了一种生活在非洲北部开阔生境内的大型豹。
这里所说的苏丹豹是指Dobroruka的分类系统中的苏丹豹,是形态学分类中广义的苏丹豹,代表了非洲豹四大分支之一——环撒哈拉稀树草原分支。

苏丹豹并没有正式的模式标本,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模式产地。最早Buffon和Daubenton将其模式产地定在阿尔及利亚;但Cabrera和Thomas认为是埃及;Hollister赞同Cabrera等的意见,并进一步将模式产地限制在埃属苏丹。1924年Allen认为埃及并没有豹,支持Buffon等的意见,选择阿尔及利亚作为豹的模式产地;1932年Pocock指出Allen的说法不正确,埃及西部是有豹的,因此Alpinus当年所描述的圈养豹极有可能捕自当地。根据目前的主流观点,豹的模式产地为埃及或埃属苏丹(苏丹)。
苏丹豹没有留下任何头骨标本,美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仅有的两个皮张标本,据Hollister描述,这两张皮比乌干达豹(P.p.chui)显得更黄。然而Allen则认为这两张皮和他见过的乌干达豹皮张没有什么显著区别;Pocock也指出乌干达豹极可能就是苏丹豹。1966年Dobroruka正式提出将乌干达豹作为苏丹豹的异名同物,从此这一意见为学者所公认。
乌干达豹1924年由Allen定名,其正模采自刚果东北部,副模采自拉多飞地(苏丹南部和乌干达北部,尼罗河上游地区)。分布区主要包括苏丹南部、乌干达和刚果北部;Hollister、Allen指出其分布区可延伸至肯尼亚西部;但Pocock认为肯尼亚西部的豹仍应属于东非豹,只不过体型较典型东非豹大。
乌干达豹毛色多样,一般来说斑点大而稀疏,腹面及后肢内侧、尾底面为肉桂色到浅黄色,甚至白色。Allen认为乌干达豹和东非豹的区别并不表现在毛皮颜色上,而表现在显著的体型优势上。

从Pocock等人列出的测量数据来看,乌干达豹(即苏丹豹)是非常大的,较中东的几种大型豹等毫不逊色。雄豹体长平均127cm,变异范围在115-142cm之间,其中正模体长124cm;雌豹体长110-124mm。
根据Pocock所列的头骨测量,雄豹颅全长257(234-287)mm,颧宽156(147-170)mm;雌豹颅全长209(198-218)mm,颧宽130(127-135)mm。

喀麦隆豹(P.p.reichenowi):1918年Cabrera依据喀麦隆北部的标本定名。分布于喀麦隆和中非的稀树草原地区。和邻域分布的雨林豹(P.p.leopardus)不同,这种豹毛色明亮,呈黄褐色;斑环大而不规则,显得较紧凑。Cabrera当年曾将喀麦隆豹描述为一种小型豹,但从后来的测量数据来看,这种豹虽较典型的苏丹豹小,仍应属于大型豹;Pocock所列出的几例头骨测量如下:雄豹颅全长211-254mm,颧宽127-155mm;雌豹颅全长193-201mm,颧宽122-127mm。

鲁文佐里山豹(P.p.ruwenzorli):1906年Cameran根据下面几个特征定名了鲁文佐里山豹:毛色深,多呈棕橄榄色;毛长绒厚,尾毛浓密;腿部及背部、体侧的斑环较大,有些个体的环内有小黑点;尾长较短,小于体长的一半。顾名思义,鲁文佐里山豹的模式产地是鲁文佐里山,其正模是获自海拔6000米高山处的一张豹皮,体长152cm,尾长69cm。此外,Lydekker测量的一张豹皮体长137cm,尾长64cm。Pocock指出,鲁文佐里山豹的尾长其实是正常的,Cameran描述所依据的豹皮的尾长比例小,是头和身体部分被过分拉伸的缘故。
已知的头骨标本测量仅一例,系雄体,颅全长229mm,颧宽142mm;Cameran和Pocock均指出,这种豹的头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毛长绒厚可能是与其高海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而较深的毛色可能是与高山地区岩石和峭壁颜色相一致的保护色。
鲁文佐里山豹的分布狭窄,仅见于刚果乌干达交界的高山地区,主要是鲁文佐里山。由于偷猎等原因,这种豹已经非常稀少;近亲繁殖也对这种豹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严重威胁。
Lonnberg曾在1917年根据爱德华湖的一年轻雄体的头骨和皮张命名过一种中非豹(P.p.centralis);其正模标本的体长152cm,尾长85cm,颅全长236mm,颧宽145mm;中非豹的模式产地距鲁文佐里山很近,同样获自高海拔地区;形态也较接近,只是毛色显得较苍白。Pocock指出中非豹毫无疑问是鲁文佐里山豹的异名同物。
Dobroruka并没有明确将鲁文佐里山豹这种分布狭窄的高山豹划入苏丹豹,但其分布区和苏丹豹连成一片,而且Allen、Pocock均指出其头骨形态和乌干达豹(苏丹豹)没有什么区别,故本帖将这两个族群也放在苏丹豹中进行简要介绍。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1495302543

往期回顾非洲之豹(一):北非豹踪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非洲之豹(二):长河落日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