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豹(五):孤岛碎浪

六、桑给巴尔豹(P.p.adersi)

桑巴给尔豹由Pocock定名于1932年,仅见于桑巴给尔群岛(仅由两个岛屿组成)的安古迦岛(如图所示)。对于桑巴给尔豹的生态、行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熟知它的名字,它孤立的分布、悲惨的命运都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

据Pocock描述,桑巴给尔豹一般呈黄色到褐色,和东非豹(P.p.suahelicus)相比要显苍白一些;最大特点是玫瑰斑几乎完全解体为小斑点。其正模为大英博物馆的一张豹皮,体长130cm,尾长69cm。桑巴给尔豹的头骨标本仅有一例,系雄兽,尚未长成,难以描述;颅全长208mm,颧宽130mm。
虽然现代遗传学分析建议取消这一亚种,但这些分析却没有采集到任何桑巴给尔豹的样本。甚至Miththapala(8分法的提出者)和Uphyrkina (9分法的提出者)本人也承认,他们的遗传学分析可能因为样本数过少而低估了豹的亚种数,期待今后更细致的研究。因此,作为长期隔离在孤岛上的一个孤立种群,桑巴给尔豹仍可被视为一个有效的亚种。
东非豹可能是桑巴给尔豹最近的亲戚。

塞伦盖蒂的东非豹

桑巴给尔豹至少在上次冰期结束时就已经因海平面上升而与东非豹隔离了。直到1964年,桑巴给尔豹仍在安古迦岛上很常见,特别是岛的东部、北部和南部;由于豹在岛上被当地人们妖魔化为巫婆伤害村民的化身,加之它们有时威胁家畜,因而被视为害兽。从1964年开始坦桑尼亚当局发动了灭豹运动;这次运动非常成功,大量豹被杀死,主要被套杀;桑巴给尔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官方才开始关注桑巴给尔豹的生存;1996年的一次官方调查中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仍有一些豹的目击记录,甚至有些当地猎人丧生于豹口;因此桑巴给尔豹可能在1996年之前仍有残存。官方于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个桑巴给尔豹的保护项目,可惜为时已晚。1997年,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寻找,未找到桑巴给尔豹尚在岛上活动的任何迹象。至此,桑巴给尔豹极有可能已经灭绝,刚刚启动的桑巴给尔豹保护项目也被迫搁置。
由于从未对桑巴给尔豹进行过野外研究,我们对其生态及行为信息知之甚少。桑巴给尔豹最后一次可靠的目击记录在上世纪80年代,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它们已经完全绝灭。尽管当地一些野生动物官员对桑巴给尔豹的生存更乐观,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能证明桑巴给尔豹尚有残存的证据。
桑巴给尔豹仅仅留下了6个标本,其模式标本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仅有一张豹皮;1932年,著名分类学家Pocock就是依据这张豹皮描述了桑巴给尔豹。Pocock想不到的是,在他逝世后仅仅十几年,坦桑尼亚当局就发动了灭豹运动,又过了二三十年,桑巴给尔豹宣告灭绝。
下图是桑巴给尔博物馆中制作的桑巴给尔豹标本,尽管质量很差,但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唯一一件组装起来的桑巴给尔豹标本了;换言之,这是桑巴给尔豹的“遗容”。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1599310672

往期回顾非洲之豹(一):北非豹踪

                 非洲之豹(二):长河落日

                 非洲之豹(三):乱世遗梦

                 非洲之豹(四):豹舞高原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非洲之豹(五):孤岛碎浪

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