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无垠深海

巨大的蝠鲼正在滤食浮游生物。

海滩的另一边,那深邃宽广的海洋中,珊瑚礁和狭窄的大陆架构成了富饶的浅水区,覆盖了地表60%的面积。它能够调节气候,影响大气环境,拥有地球上极其罕见且鲜为人知的动物。

当沉重的舱门被旋紧关闭之后,一种异样的寂静随之降临。平时所熟悉的海浪拍打声、机器的叮当声和海鸥的鸣叫声都消失了。潜水器中十分狭窄,只够容纳并排3人,就像沙丁鱼罐头。这里没有高谈阔论,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思考。他们知道即将经历的旅程在某种程度上比环游太空更危险。深海中又黑又冷,还需要在极度高压(通常是地表压力的300倍)下工作,因此,对潜水器驾驶员的体能要求比宇宙飞船驾驶员要高得多。他们紧张地等待着下潜的命令,满脑子都是关于探索这片地球上鲜为人知的栖息之所会是怎样的情景,是否有机会发现新的物种之类的问题。沉默突然被打破,大型起重机吊起不到8米长的小型潜水器,将它从船的甲板上推入大洋表面。当你在海面来回晃悠等待下潜命令的时候,才深刻感觉到自己极度渺小而脆弱。最近的陆地距离此处超过322千米,而你脚下的海水深度超过3 000米。要用2个多小时才能潜到海底,在下潜过程中,你将经历变幻万千的世界。

浮游生物是海洋中的骑士,包括桡足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的幼虫(如虾等)。

当潜水器漂浮在温暖蔚蓝又阳光普照的海面上时,可以通过小小的观察窗看到许多生物。小虾撞到厚厚的玻璃窗上,连成长链近乎透明的樽海鞘漂浮在周围。向远处望去,可以偶尔看到银色闪亮的小鱼。潜水器只需几分钟就能下降200米,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时间,你已远离了物种丰富的海洋层,光线也随之减弱。即便是在清澈的热带海洋,海面以下200米处也没有足够的光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初级生产都发生在浅层海面。

一只绿色的幼龟生活在马尾藻的庇护中。在辽阔的海洋,自由漂浮的马尾藻和各种漂浮残骸为这些生物提供了仅有的隐匿之所。

在辽阔的海洋中,没有像海藻或海草这类植物赖以生长的坚实土地,几乎所有的生物(在某些热带海洋,诸如马尾藻海中漂浮的海藻是个例外)都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体积很小,但是它们数量很大。所谓浮游植物,是指自由漂浮,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主要是藻类,其数量庞大,所生产的生命物质几乎占了世界总量的一半,而在这一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又占了大气氧气含量的一半。在浅水海岸,能量源还可以来自其他地方——河流将有机物带往河口,重要食物由岸边漂浮而来。但在远洋之外,在海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几乎成为动物生存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难怪几乎所有的海洋生命都生活在浅海表层。

一只五卷须金水母正在水中漂浮。它尾部的触手实际上是张致命的网,带有刺细胞,能够麻痹小鱼甚至其他水母。

无墙世界

外海中生活的动物世界是没有任何阻挡的。深海海底距海面如此之远,很少有生物能够到达。大部分动物一生都未曾触碰过坚实的地表。这里无法挖掘洞穴,也没有尖锐的珊瑚藏身。它们徜徉悬浮于海水之中。虽然外海中有些水域比其他水域物产丰富,但还是很难预测哪里才是最佳觅食点。很少有可靠的上升洋流。环境条件几乎一小时一变,这与供给重要养分的洋流变化相关。因此,这里的动物必须永远保持浮游状态才能在辽阔的外海中寻找食物。
有两种基本方法可以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随波逐流,或者自行游动。为数众多的浮游生物几乎没有自主游动的能力,只能随着风或洋流的方向漂浮。小虾、水母甚至行动迟缓但体形庞大的翻车鱼也以浮游方式生活。但是能够自由游动的动物(自游生物)就能自行主导游动方向,包括大部分鱼类、鱿鱼、海洋哺乳动物(海豚、鲸鱼、海豹等)、海龟、海蛇甚至企鹅。

位于浮游生物食物链底层的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它们是数量众多的单细胞生物,由于体积太小而无法用网捕捉。稍大一些能用网捕捉到的浮游动物主要是小型甲壳类动物,尤以桡足动物居多,占总量的70%,它们也许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磷虾也是远海中主要的甲壳类动物。这些类似小虾的动物能长到6厘米长,往往大量聚集在一起。磷虾主要在南极海域中生存,是企鹅、海豹和巨鲸重要的食物来源。

一长串的樽海鞘。这样的链式集群长度可能超过10米。群体中的个体都是特别的,其角色和形态各不相同。

尽管甲壳类动物在外海的浮游生物中占主导地位,但只有身体透明的游走动物才是最美丽的浮游动物,如樽海鞘、尾海鞘、翼足目动物、栉水母、管水母等各类水母。在远海里潜水最危险也最有趣的方式就是在距海面大约20米处漂浮。水流轻柔地推动身体前行,一大群透明的生物在身边经过,一个比一个特别,一个比一个美丽。樽海鞘看起来像是透明的喷气式发动机,体内中空部位有精细的黏膜,通过抽水来吸取其中的浮游植物。樽海鞘是独居动物,但有时也会成群出现,队列长达数米。翼足目动物是一种已经适应了海洋生活的美丽的软体动物。它的足已被改造成一对透明的“翅膀”,维持其漂浮的状态,看起来像个小巧的海洋天使。尾海鞘生活在由黏膜组成的“房子”里。它的尾巴从房子末端的开口处伸出以吸取海水,当海水滤过黏膜时便可捕捉微小的浮游植物。有些尾海鞘甚至可以在体外分泌黏膜网,绵延长达2米。当黏膜形成的房子滤网堵塞时,尾海鞘就丢掉这个房子并在几分钟内重建一个新的。

一只漂浮的箱形水母在其伞状体内慢慢消化食物。它通过体内喷水反射来推动自身前行。它细长的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能够射出毒液,它便利用这种海洋中最毒的毒素来麻痹猎物。

远海中还漂浮着一些强大的浮游捕食者。迄今为止最大的是管水母,它是水螅的结合体,最长可达数米。它们的特别之处是这个群体的成员分工各不相同。有些管水母个体体内充满了气体,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还有些个体拥有多排长触角,上面布满致命的刺丝囊悬垂于水中。最有名的管水母是葡萄牙军舰水母,即僧帽水母,它是一个巨大的水螅体,进化成充气浮囊,漂浮于海面。浮囊长达30厘米,借助风力在海面漂行,拖着布满刺细胞的尾巴乘风破浪。

水母的身体或呈圆形,或呈伞状,这种形态限制了它的游泳能力,所以大多数水母和其他浮游生物一样随风漂行或随波逐流。有些具有大型伞状体的水母是最为危险的海洋动物,如狮鬃水母,伞状体直径可达2.4米。箱形水母跟人的头一般大,2米长的触须上布满含有强力毒素的刺细胞。人类一旦被刺到,便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几分钟内就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叶状的栉水母利用体外排列成行且基部收缩的纤毛来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些划动的“浆”在潜水员手电筒的白光照射下会产生彩虹光带。

这些透明的杀手都在远海中随波逐流,其中最为美丽的当属栉水母。它们因身上的8排栉板而得名,栉板由纤毛构成并提供有限的动力。在潜水器白色灯光的照射下,那一排排摇摆着闪烁的纤毛就像动态的彩虹,继而又慢慢变成暗淡的透明色。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通往无垠深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