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从来都不在老虎的食谱中占据主要位置,老虎的食物主要是马鹿、狍子、野猪这些有蹄动物。
一、21年间杀死了17只熊
根据伊万·塞里奥金先生的2017论文《阿穆尔虎与棕熊、亚洲黑熊的种间关系》,统计了1992年至2013年老虎猎杀的763个猎物,熊只在老虎的食谱中占比2.2%,也就是763个猎物中只有17个是熊。这样的猎杀频率根本构不成“经常”。
有贴吧用户指出21年间,棕熊对虎明抢9次的统计数据对虎构不成什么影响。那么,21年间,虎捕杀的763个猎物当中只有17个是熊,这样的频率更加对熊构不成什么影响。
如果只比较样本的数量,21年间,虎捕猎样本总数763,熊非冬眠期的虎捕猎样本总数370;虎捕猎样本总数763中有17个是熊,熊非冬眠期的虎捕猎样本总数370中有64个被熊光顾,64个被光顾的猎物中有18个虎未能独享,18个中有11个被熊抢走。简而言之的对应关系,即:
763对应370,17对应18,也就是17/763与18/370的对应关系。无论是比较百分比还是比较具体的数量,熊对虎的盗抢都比虎对熊的捕猎影响要大!
那么,为什么熊杀虎很少,而熊抢虎猎物的次数要比虎杀熊数量更多呢?
根本原因在于虎与熊的食性差异,而不是谁比谁更强!生存竞争不是机械斗兽。
老虎作为纯肉食的积极掠食者,当虎遇到比自己弱的熊时会紧紧抓住这个宝贵的猎食机会,虎通常会主动发起进攻。
然而,棕熊和亚洲黑熊均以素食为主,两种熊的素食比例分别达到了78.4% 和 94.1%。熊最喜欢的食物是坚果、橡果,肉食中的首选也从不是老虎。常规年份里,熊会尾随老虎,随时准备清理、盗抢老虎的猎物。但在饥荒年份,棕熊会变得凶狠好斗,导致的后果就是棕熊会主动攻击老虎。
二、45次棕熊与虎的冲突
论文内容:“在45例棕熊与虎的冲突中,虎主动攻击是13例,棕熊主动攻击是8例,在 51.1%的例子中,虎获胜,在26.7%的例子中,熊获胜,在22.2%的例子中,未分胜负。”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45例棕熊与虎的冲突当中,虎的胜率高,虎捕杀棕熊的数量更多,所以虎比棕熊更强。但虎是纯肉食的积极掠食者,棕熊却是个素食占比78.4%的食腐强盗,棕熊的掠食积极性比虎差得多,他的食物选择很少会把老虎作为猎物。高度素食的棕熊对虎主动发起8例攻击,已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例子当中都没有指出双方的体征数据和年龄数据。在没有双方体征数据的情况下单纯比数量都是在耍流氓,以10公斤级别的棕熊宝宝为例,再多的数量也不会是一个成年人的对手,更不用提什么老虎了。
因此某群体只提虎杀熊的数量,却从不提虎都能杀死什么熊和多大的熊,所以他们只敢提数量,却闭口不提质量。
因为,从未有虎杀死同体重或比自己大的熊的科考记录,在阿穆尔虎工程专著《第19章: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锡霍特-阿林的棕熊:生态、行为、保护和经济利用》均指出:“老虎捕杀的棕熊中只有母棕熊和幼熊,没有成年公棕熊被捕杀。”
三、“雄性棕熊”偷换成“成年公棕熊”
正因为博物wiki在《远东泰加林里的大恶魔:百兽之王东北虎竟是其爪下亡魂!》一文中指出“虎没有捕杀过冬眠的成年公棕熊”。
使得某群体的大博士只好重拾自己“偷换概念”的伎俩,在自己的造谣文章里将“成年公棕熊”偷换成了“雄性棕熊”。
刚出生的雄性棕熊宝宝也叫“雄性棕熊”。而成年公棕熊通常是指达到体成熟期的雄性棕熊,棕熊一般要到12岁的时候才达到体成熟期。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为什么熊经常被老虎猎杀,而熊杀虎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