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大猫—锯齿虎

锯齿虎
拉丁学名:Homotherium,含义是“像剑齿虎的野兽”
科学分类:食肉目,猫科
身高体重:体长2米,肩高1.1米,体重150~230千克(阔齿锯齿虎)
体型特征:体大如狮,脖子长,前腿长后腿短,上犬齿宽而侧扁
生存时期:上新世至更新世(距今500万年前~1万年前)
发现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生活环境:草原

  • 轻装版剑齿虎

古生物学上所说的“剑齿虎”,往往是指整个“剑齿虎亚科”(Machairodotinae)的成员,包括历史上的10多个属、近百个物种。所有这些“剑齿虎”都不是老虎,而是猫科当中的另一个门派,它们曾在地球上延续了2000多万年,称霸时间比狮、虎、豹加在一起都要长得多。到地球进入冰河时代时,剑齿虎亚科中的“代表选手”是锯齿虎。

锯齿虎在上新世、更新世分布很广,但它们可以说是剑齿虎家族中的异类。多数剑齿虎类不论体型大小,都是粗壮、笨重的“怪力肌肉男”,不过锯齿虎的身材较为高瘦,四肢比较细长。锯齿虎的肩高一般为1~1.1米,个头、体重跟较大的狮子差不多。锯齿虎也和其他剑齿虎类一样脖颈较长,前肢明显长于后肢,这使得其背部向下倾斜。锯齿虎的尾巴比较短小,只有13节尾椎。这种身体结构让锯齿虎看起来头重脚轻,姿态上有点像鬣狗。

相比其他剑齿虎类,锯齿虎的门齿比较发达,而“剑齿”也就是上犬齿并不特别夸张,形状宽阔、扁平,前后缘都有锋利的锯齿,如同两把餐刀。不过,锯齿虎的剑齿长度仍普遍超过10厘米,超过今天狮、虎的平均水平。

有趣的是,锯齿虎身上还有一些类似猎豹的特征:上犬齿较小,给扩大的鼻腔留出了空间,奔跑时能更充分地呼吸;锯齿虎的大脑视觉中枢更适合白天捕猎,而不像狮、虎、豹那样适合夜间出击;再加上还算“修长”的四肢,这些史前大猫可能比狮子跑得更快。

与其他剑齿虎类相比,锯齿虎的骨骼显得轻灵,但仍不失为强健的大型猛兽。


委内瑞拉锯齿虎(H. venezuelensis),冰河时代南美洲的一种锯齿虎

  • 纵横五大洲

锯齿虎的祖先,一般认为是中新世时的剑齿虎,也就是狭义的剑齿虎属(Machairodus)。距今大约500万年前,它们开始在非洲大陆出现,并扩散到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甚至随着200多万年前巴拿马陆桥的连通进入了南美洲。在整个剑齿虎家族中,锯齿虎是唯一曾在五大洲(澳洲和南极洲除外)都留下过足迹的。
在锯齿虎出现的上新世时期,全球气候趋于变冷、变干,开阔的草原环境渐渐替代了密林,食草的有蹄类也变得愈加灵活、跑得更快,于是强壮笨重而不善奔跑的犬熊(Amphicyon)、巨恐鬣狗(Dinocrocutagigantea)和巴博剑齿虎(Barbourfelis)等大型猛兽纷纷灭绝,剑齿虎类也遭受重创。新兴的草原上,只有像锯齿虎这样擅长奔跑、追猎的掠食者才能立足。

研究者们推测,至少一部分种类的锯齿虎,很可能像狮子一样是群居的,主要捕食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大中型牛羊类、马类和林地边缘的鹿类。强大的锯齿虎可能也会瞄准更难对付的目标——犀牛和大象。

  • 切开长脖子的弯刀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弗雷森汉洞穴中,曾出土过30余只血锯齿虎(H.serum)以及300余具幼年哥伦比亚猛犸的骨骸,研究人员相信是锯齿虎杀死了小

猛犸象。研究显示这些幼象多在2岁左右,这正是它们开始调皮贪玩、时常脱离象群严密保护的年龄。

锯齿虎头骨狭长,上犬齿比较短粗,臼齿较弱不适合嚼骨头。在今天非洲一些地区,狮子在食物匮乏时也会攻击未成年的非洲象,但这需要很大的狮群才能办到。相对于狮子,锯齿虎的身体结构对付象类要得心应手得多。

锯齿虎的粗短剑齿,被研究者归为“弯刀牙”(Scimitar-tooth)类型,以区别巨颏虎、刃齿虎那种修长拉风的“马刀牙”(Dirk-tooth)。锯齿虎的剑齿虽短,却结实耐用不易折断,能在门牙配合下撕裂象的厚皮、脂肪。锯齿虎群可能会在象群周围连日跟踪和埋伏,等到有贪玩的小象离群,便迅速群起而攻之,用弯刀般的剑齿撕咬其腹部、四肢和喉咙,在成年象赶来前将其杀死。

别看锯齿虎外表细瘦,它们的颈部和前肢的肌肉却非常发达,完全有能力把沉重的幼象尸体拖回洞穴,慢慢享用。亚欧大陆的似锯齿虎(H. crenati-dens)、阔齿锯齿虎(H. latidens)和非洲的哈达尔锯齿虎(H.hadarensis),除了捕食幼象,它们可能连幼犀甚至成年犀类都不会放过。

  • 竞争无处不在

能捕食陆地上最大动物的锯齿虎,在它们的时代常常要面对多个强劲对手,这其中包括沉重的硕鬣狗(Pachycrocuta)、奔跑迅猛的豹鬣狗(Chasmaporthetes)、非洲的郊熊(Agriotherium),以及后起之秀狮子、花豹等豹属猫科动物,此外还有来自北美洲的狼。尽管锯齿虎并没有超强的个体战斗力,但凭借群居优势和高效的捕杀,它们在上新世、早更新世仍是其他掠食者难以抗衡的大型猛兽,它们自信地漫游在从热带到亚寒带的广阔草原地区,就连同属剑齿虎家族的巨颏虎和恐猫也处在它们的压制下。

在北美草原上,锯齿虎不得不与更加强大的短面熊、拟狮分享同一片猎场,在亚欧大陆上的锯齿虎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 漫长的衰落

冰河时代开始后,锯齿虎开始逐渐衰落。距今约150万年前,它们首先在非洲消失;从距今数十万年前的中更新世起,亚欧大陆的锯齿虎化石也逐渐稀少,最后的化石发现于欧洲的北海海底,那里在2.8万年前还是平原。美洲锯齿虎的数量一直也不多,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最终灭绝。就这样,锯齿虎和刃齿虎一起成为最后消失的剑齿虎亚科成员。

锯齿虎的灭绝,并不能简单归结为豹属大猫、鬣狗和狼的排挤。锯齿虎对象、犀等大型猎物的偏好是它们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可能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它们的数量,使其难以保持高密度的种群。在冰期与间冰期反复交替、极端气候频发的更新世,大型食草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区域也会剧烈变化。锯齿虎这样的大型猛兽,可能受限于领地争夺,难以随着猎物一起迁徙,它们稀少的种群数量又经不起来回折腾。为适应草原而生的锯齿虎,

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冰河时代过山车般的环境变迁,只能说它们“生不逢时”了。在上新世、早更新世的草原上,锯齿虎的生态位可能相当于今天的狮子。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冰河大猫—锯齿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