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云层 1979年2月26日,硫酸云遮蔽了金星。

尽管以罗马爱神(金星的英文名是Venus,罗马爱神的名字)命名,但金星一点也不浪漫。金星距离地球轨道仅有4500万千米,质量是地球的80%,无论从距离还是大小来说,金星都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但这两个世界却迥然不同。

金星的大气是类地行星大气中最为稠密的-表面的大气压强是地球的92倍。金星大气还有很强毒性,由96%的二氧化碳组成。这样高浓度的温室气体导致了显著的热量积累:金星表面的温度可以达到462摄氏度。

厚厚的云层掩盖了下面的地形,但我们确实有了一些金星表面的图像-第1张在另一颗行星上拍摄的图像(苏联的金星探测器拍摄)。从这些图像上看,金星似乎和地球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在其致命大气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荒凉世界之前,它甚至可能拥有海洋。

1974年2月5日,这些金星先驱者轨道探测器拍摄的紫外图像以及水手10号探测器拍摄的彩色增强图像(试图展示人眼能看到的图像)显示了高海拔处速度达360千米/小时的风所产生的云层。供图:NASA

雷达地形测绘
苏联在1983年发射的金星15号、金星16号探器使用表面成像雷达设备对金星进行了成图,揭示了诸如山脊和峡谷这样的特征,如这幅图片中所示。人们相信这些结构是构造运动造成的,尽管我们对这颗行星的表面以及塑造它力量的所知还相对较少。
供图:迪特列夫·范·拉文斯瓦伊/科学照片图书馆

马特山,1991年10月。金星上最大的火山(也是第二高山)马特山有8000米高,喷出的岩浆(前景中暗色部分)流到了离火山基部几百千米的地方。这幅三维透视图是用NASA麦哲伦卫星的数据制作的,用颜色模拟浓密大气过滤的光。供图: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地形图,2012年5月16日。尽管是最近制作的,但这幅地形图使用了积累超过10年的雷达图像—很多来自麦哲伦卫星,有一些来自地球上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和其他空间卫星。颜色表示高程的不同,描绘了边缘陡峭的高地和高海拔地区。这幅地形图表明可能存在富含矿物的长石英岩。供图:NASA/JPL/USGS

古拉山,1991年3月5日,计算机生成的古拉山(一座3千米高的火山)图像,描绘了双锥形态。这幅图片也是用麦哲伦卫星的数据制作的,基于苏联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空间探测器探测到的颜色上色。 供图:NASA/JPL

南极极涡,2006年4月12—19日。

2007年8月,金星两极上空长期存在的涡旋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快速变化。这些可见和红外热成像光谱仪在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绕金星转动期间拍摄的红外图像,展示了南极的旋风(由金星大气的快速运动所驱动)形状的变化,旋风的转动比金星自身转动快60倍。供图:ESA/VIRTIS-VenusX/INAFIASF/巴黎天文台天体物理研究实验室 (A.卡德辛·莫伊奈洛)

北半球全景图,1993年5月26日,这幅图是用麦哲伦卫星的雷达图像加上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着陆器、金星先驱者轨道探测器和阿雷西博天文台的数据制作的,描绘了金星主要的表面特征。图像的中下部明亮的黄色部分是麦克斯韦山脉,是金星上最大的山脉,比金星平均高程高出11千米。 供图:NASA/JPL

萨帕斯山
1991年5月28日
麦哲伦卫星对名为萨帕斯山的巨大盾形火山进行了成图,图中清楚地显示了径向熔岩流似乎来自侧翼喷发,而不是这座火山1.5千米高的峰顶上的两个平顶火山口。这座火山横跨大约400千米,是用来自麦哲伦卫星的成像雷达数据成图的。
供图:NASA/科学照片图书馆

苏联的金星13号着陆器
1981年10月金星13号于1981年10月30日发射,着陆舱于1982年3月1日与探测器分离,进入金星大气。它挺过了着陆阶段,在严酷环境(表面温度达457摄氏度,压强达84倍地球大气压)中坚持了127分钟,这个时长足以拍摄并传回一幅全景图以及传回对土壤样品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
供图:NASA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金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