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中的杀戮—角雕

▲真正的角雕。雌性角雕在鸟巢附近休息,露出了它的大脚和巨爪,旨在抓住并杀死一只树懒或猴子。它胸前的羽毛因为养育它的幼鸟近一年而被弄脏了,而它的幼鸟还要在鸟巢里待上好几个月。

角雕是美洲体形最大且最强大的食肉鸟,也是最厉害的空中森林猎人。角雕是以希腊神话中的鸟身女妖哈比的名字命名的——哈比是一个长着锋利爪子却有着女人面孔的长翅膀的怪物。雌性角雕体重可以是雄性的两倍,有着巨大的钩状喙和一个男人手掌大小的爪子——比现存的任何鹰的都大。科学家们想把遥测跟踪器放在它们巢中的幼鸟身上,有人提醒他们要穿戴防暴装备(头盔、防刺背心、护腿和护肩),以防被雌性角雕攻击,这是悬在树冠绳索上时明智的预防措施。

庞大的体形就需要相当大量的食物,而在森林里发现和捕捉恰当的猎物是一项挑战,从一对角雕为养育下一代而花的时间就可以证明这点。一只食雀鹰幼鸟50天后即可独立,而一只角雕幼鸟可能得花上24个月才行。这一巨大的时间投资在鸟类中是独一无二的,也大大超过大多数哺乳动物。

角雕幼鸟在6个月后长出羽毛,但它需要一年,甚至更多时间来磨炼自己的狩猎技能,它只有在经常得到其父母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成年角雕甚至可能不直接去捕捉它们鸟巢附近的猎物,而是给幼鸟锻炼的机会。等到12个月左右的实践结束,父母会强势地将幼鸟赶出它们的巢域。这是角雕宣布这片领域不够它们一家三口生存的方式,如果父母要养育另一只幼鸟,这种情况就更紧迫了。

角雕以其相对较小的翼展——这一适应性增加了其在树冠树枝中穿梭的灵活性。它们的视力比起一般人类要强达8倍,它们还有极佳的听力,其盘状脸形更有助于收集声响,强化听觉,极其适应雨林栖息地。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大多数森林捕食者一样:在五花八门的植被中寻找猎物,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猎物。这又是捉迷藏,这一工作被角雕青睐的某种猎物搞得更加难做。

▲护子的妈妈。角雕妈妈正蜷伏在一只树懒的尸体上,把树懒肢解给幼鸟吃,它坚持为幼鸟抵挡每天的倾盆大雨。这个鸟巢在林冠高处,也没有天敌威胁这只巨大幼鸟的生命。

角雕的饮食范围因区域而异,可能包括野猪、刺鼠和犰狳,以及鸟类和爬行动物。但它们最喜欢的猎物一般是生活在树上的哺乳动物,比如树懒或猴子。

树懒有着慢动作的生活方式和超强的隐蔽色——全因它们身上覆盖着长有藻类的皮毛——很难在大片枝叶中被认出来。猴子则更具挑战性:行动敏捷、天生聪明、视力超群,还总是群居,这意味着许多双眼睛都在注意着危险。它们也可能具备危险性。它们强壮的胳膊和强大的握力——更别提牙齿了——很容易损伤角雕脆弱的翅膀。因此,狩猎的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令人惊讶的是,由于角雕体形庞大,居然很少有关于它们的狩猎行为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鉴于它们的栖息地、领地大小和从地面监测到的情况,或许这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看到一次成功的狩猎,你需要得到森林之神的保佑。很少有人看到角雕把吼猴抓出树顶,带到树林上空——没有如此壮举,因为一只成年吼猴的体重和一只雌性角雕一样。目击事件总是发生在林隙附近,比如河流湖泊的边缘,在那里有可能看到树冠。但这些年来,科学家、博物学家和电影制作人通过观察已经将它们的捕猎策略拼凑出来了。

角雕捕猎从来不从林冠上空俯冲向猎物。它们的方法通常都是偷偷埋伏,隐藏在林冠中,等待猎物出现。一旦角雕有了目标,它们就会进入潜行模式,直到足以发动突然袭击的距离,就像美洲豹在森林地面上的偷袭方法一样。它们从背后发动袭击,在角雕巢周围工作的科学家们非常了解这一点。那些受到攻击的猎物背部受到了攻击才知道角雕在哪里。一旦猎物被抓到,就会被带到森林地面,角雕会在那里用它们13厘米长的后爪刺穿猎物——它们的后爪比棕熊的还大。

一些专家认为,角雕有能力摸透它们领地上的所有灵长类动物——评估猴群中哪些具有危险性,哪些是潜在目标。毫无疑问,它们花了很多时间监视它们活动范围内的潜在猎物。偶尔角雕甚至通过将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的方式捕捉猴子,它们在藏身处发出叫声,然后听猴子们的反应。如果猴群中产生的反应很少或没有警戒反应,那么这些猴子显然没有注意到角雕,这样就值得角雕冒险攻击。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林冠中的杀戮—角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