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某群体在吹同一个事件的时候,能不能先沟通一下?这也充分暴露出一个问题,某群体发的各种内容,它们都是相互不看的,吹的时候相互打脸。结果是阿啤博士在前面吹着呢,后面的新博士开始了捅刀子,终究造成了猪八戒啃肘子——自相残杀的局面。
15盖茨地区棕熊的平均体脂水平为11.6%,而卡特迈地区棕熊的平均体脂水平为12.2%。卡特迈地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那里有一头著名的大熊——Van。从平均体脂水平来看,这些吃水产的熊也并不是靠脂肪堆起来的“大胖子”。
6从未有虎杀死同体重或比自己大的熊的科考记录,在阿穆尔虎工程专著《第19章: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锡霍特-阿林的棕熊:生态、行为、保护和经济利用》均指出:“老虎捕杀的棕熊中只有母棕熊和幼熊,没有成年公棕熊被捕杀。”
15叶公好虎的人士甚至盼望着体型较小的岛屿虎亚种灭绝,免得给东北虎、孟加拉虎这两个大亚种老虎拉低了物种的平均体重。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些天天标榜是“虎迷”的人士,根本不关心老虎的生态,缺乏对老虎最基本的常识认知,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老虎的斗兽能力。
8不过虽然虎吹眼瞎弄错了数据,也强行给美洲狮脸上贴金,但文中的900-1000磅的母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个体重是当地大个体的雄性棕熊才能达到的,母熊是到不了这个体重。
36这几天看到有人提这个事,要么说是反串,要么说是黑黄吊睛两人搞得。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嘛?实际上,“打击霸王龙”在虎吧立吧之初就有了,可以说是立吧祖训了。
14从亚历山大·巴塔洛夫的履历来看,他从最初学习的内容就是狩猎,实习的内容是狩猎,工作的职位是高级猎人,工作的内容仍然是狩猎,现在又成立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第一家私人狩猎公司。他的一生履历几乎都是在狩猎,当然,如果猎人也属于生物学家的范畴的话,亚历山大毫无疑问是一个“生物学家”了。因此他也有了一个称呼“狩猎生物学家”,是专业搞狩猎的生物学家。
10熊和狼之间的互动,要比熊和较小的犬科动物之间的互动受到更多的关注。熊经常盗抢狼的猎物。在北美,熊和狼在猎物尸体附近互动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熊经常能够控制并限制狼获得猎物。例如,在北美黄石国家公园外收集了108例熊与狼直接互动事件,其中57%发生在捕猎地点,熊在大多数此类遭遇战中占据主导地位(Ballard等人,2003年)。
16棕熊在自己的全部活跃期肉食比例为21.6%,素食占比78.4%。但当饥荒年份来临,棕熊最喜欢的坚果和橡果歉收了,有蹄动物减少了,生存危机已迫在眉睫,饥饿迫使“西伯利亚大仓鼠”摇身变成“泰加林里的大恶魔”,此时的它们也会毫不客气地向“泰加林的无冕之王”——老虎痛下杀手。尽管虎是某群体的至高信仰,但在饥饿的棕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冒犯的。
12021年流传着一只公虎为了母虎杀死一只大棕熊的故事,被某群体奉为经典,传颂于网络。
实际上,这个故事是由导游亚历山大·巴塔洛夫在报道自己故事的文章里提及此事,是一起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噱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