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代的犀牛—板齿犀

板齿犀
拉丁学名:Elasmotherium,含义是“薄板野兽”
科学分类:奇蹄目,犀科
身高体重:体长5米,体重5吨
体型特征:体型类似于今天的犀牛,但比犀牛大很多,身体强壮,有一个特别长的角
生存时期:更新世(距今260万年前~5万年前)
发现地:欧洲、亚洲
生活环境:平原

  • 板齿犀的发现

很久以前,人们就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发现了许多奇特的骨骼,其中一些被当时的俄国贵族收藏。女公爵达什科娃同样有收藏珍奇异宝的爱好,她曾经将自己收藏的一块巨大下颌骨赠予莫斯科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时任博物馆名誉馆长的德国生物学家约翰·费舍尔·冯·瓦尔德海姆(Johann Fischer von Waldheim)注意到这块下颌骨上的臼齿与犀牛很像,而且外形如同板子一样,于是在1808年建立了板齿犀属(Elasmotherium)。

板齿犀的命名者,德国生物学家约翰·费舍尔·冯·瓦尔德海姆。

板齿犀属于奇蹄目犀科,主要生存于欧洲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板齿犀出现于距今26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在距今5万年前全部消失。板齿犀生存的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出现,它们曾经与我们的祖先长期共存。

  • 独角巨兽

非洲的白犀,是今天体型最大的犀牛,但仍比板齿犀要小很多。

今天生活在非洲的白犀牛体长约3.8米,肩高1.8米,体重超过2.5吨,是除大象之外最大的陆生动物。不过与板齿犀相比,白犀牛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啦。一头成年板齿犀的体长超过5米,肩高3米,体重达到5吨,和亚洲象差不多,它是有史以来犀科中最大的成员。

板齿犀身形高大,其脑袋上的大角特别显眼,推测其长度足有2米。板齿犀的脑袋上只有一个角,这个角位于眼睛上方,也就是现代双角犀牛后面额角的位置。板齿犀额角的作用显而易见,是作为防御武器使用的,如果有什么动物敢冒犯它,它就会低下脑袋将角朝向对方。别看板齿犀外形笨重,它的四肢却比其他犀牛的四肢要长,因此具有较强的奔跑能力,在平原上冲刺时仿佛呼啸而来的火车头。

  • 板齿犀的起源

巨人般的板齿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谜团的解开得益于在中国甘肃临夏盆地的发现。在临夏盆地中新世的黏土层中,古生物学家邓涛等人发现了大型远古犀牛的化石,并将其归入中华板齿犀(Sinotherium)。中华板齿犀生存于距今700万年前中国北方的草原上,体型比板齿犀稍小。

在中华板齿犀的头骨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向后位移的大鼻角和一个紧贴着的小额角,这不同于之前发现的任何一种犀牛。在中华板齿犀头骨鼻额部有大型的骨质隆起,这实际上是鼻角角座和额角角座,能清楚地看到鼻角角座向后位移与额角角座相连。中华板齿犀的角和角座显示了鼻角向额角转变的过渡形态,与进步的板齿犀建立了演化上的联系。由此推断,板齿犀很可能起源于中华板齿犀,其巨大的额角实际上是由鼻角、额角合并而成的。

  • 板齿犀不止一种

板齿犀可是有好几种的,其模式种便是瓦尔德海姆于1808年命名的西伯利亚板齿犀(E. sibiricum),其出现于更新世初期的中亚,主要分布于更新世的俄罗斯南部、乌克兰及摩尔多瓦。西伯利亚板齿犀是板齿犀属中最后出现的也是体型最大的种;高加索板齿犀(E.caucasicum)在1914年由博瑞夏克(Borissiak)命名,其种群曾经在黑海沿岸非常繁荣。高加索板齿犀出现于距今26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主要分布于高加索北部、摩尔多瓦和亚洲,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板齿犀;2004年,古生物学家史瑞瓦(Shvyreva)在研究高加索板齿犀时发现化石中的齿列具有明显的不同,于是命名了板齿犀属的第三个种:哈氏板齿犀(E.chaprovicum)。从生存年代和地区看,哈氏板齿犀与高加索板齿犀相似,两者可能是生活在一起的。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种板齿犀,中国古生物学家曾经根据在中国西北发现的化石命名了意外板齿犀(E.inexpectatum)和裴氏板齿犀(E. peii),不过目前这两个种都被归入高加索板齿犀。

  • 板齿犀的灭绝

一般来说,在讨论冰河时代末期大型动物灭绝时都会提到人类捕杀,不过板齿犀的灭绝或许更多是因为不可抗拒力,那就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距今73500年前,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火山发生大喷发,其程度之剧烈被认为是1900万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

多巴火山的超级喷发持续了200年,喷出了2800立方千米的有害物质,仅仅是马来西亚的火山灰就厚达7米。在喷发四周之后,火山灰就将地球包裹起来,整个地球的气温平均下降5摄氏度,北半球的某些地区气温甚至下降了15摄氏度,地球进入了新的冰川期。由于气温的下降,板齿犀赖以生存的草原变成了荒凉的冰原,其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最终灭绝。不仅仅是板齿犀,多巴火山喷发带来的冰川期也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原始人类,科学家认为只有在非洲的少数人类活了下来,最终保持了我们这个物种的延续。

  • 独角兽之谜

有些材料却显示板齿犀一直存活到几千年前才最终消失。中世纪的阿玛德·伊本法德兰(Ahmad Ibn Fadlan)在作品中曾经记载了一种像板齿犀的动物。瑞典作家维利·莱(Willy Ley)在研究了鄂温克族的传说后指出其中有板齿犀的形象,认为它们一直生活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但目前研究认为距今5万年前板齿犀就已全部灭绝。

长有一个长角的板齿犀还被认为是传说中独角兽的原型,因为关于独角兽体型的描述与板齿犀很相近,但是这些都是推测,庞大的板齿犀是不可能悄悄生存到文明时代的。


板齿犀巨大无比的额角模型,这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也是独角兽传说的来源。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冰河时代的犀牛—板齿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