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极到北极

一只北极贼鸥在追逐一只象牙鸥。

帝企鹅回到大海。

这里是地球上周期性变换最为强烈的南北两极地区。从冰冷刺骨的冬季极夜,到全天明亮的夏日极昼—这里是两个极端的世界。

对于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科考站的工作人员来说,每年的9月21日是个很重要的日子。这里的科学家和后勤人员已经度过了暗无天日的6个月冬季。此时的太阳正越过春分点,开始向南半球移动,并出现在南极的地平线上。所有人都冲到外面,欢庆这漫漫黑夜之后的第一缕阳光。此后的6个月,太阳都不会落,一直在地平线之上绕圈,这就是每天24小时白昼的极昼。北极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每年9月后太阳会在地平线之下蛰伏6个月,并在来年3月回归。6个月的温暖阳光对两极地区来说,是难得的享受,因为接下来还要面对6个月的漫漫长夜。其他任何地方的周期性变换都没有这里极端,太阳的来去完全左右着极地野生动物的生活轨迹。

虽然南极地区冬夏两季差别巨大,但其实全年的日照时间和赤道地区是一样的。然而,由于极区偏斜远离太阳,所以太阳辐射的路径也随之发生倾斜,故强度降低,致使极区变成了一片冰冻荒原。纬度60度的奥斯陆和设得兰群岛地区,其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仅为赤道地区的50%。而在北纬80度以北的格陵兰岛最高端,其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仅为赤道地区的17%多一点。

我们已经习惯早晨的清凉或午后的暴晒,但在极点每天都是一个样。太阳升不高,因此不会产生像热带地区那样的午后高温,更何况太阳的威力还会被大气层进一步削弱—阳光进入云层的入射角度越大,其要穿透的大气就越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这里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所以抵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中有85%的部分还没来得及加热地表,就被直接反射回大气中。如此低的太阳辐射量使得两极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下,而南极洲的温度只有在11月和12月的盛夏,才会有所增加。

南极夏夜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每到冬季,其四周的海域便会冰封。

大相径庭的两极

北极熊正在捕捉海豹。北极熊以春夏两季捕捉到的海豹和海豹幼仔为生,当然捕猎还需要有足够的冰面。而现在随着融冰期逐年提前,冰面越来越小,北极熊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虽然太阳对南北极的影响几乎相同,但两地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显著。首先,南极的温度更低。其冬季的平均温度在零下50摄氏度。即使是夏天,南极的温度也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比北极冬天最冷时的温度还要低。海拔是造成如此悬殊差异的原因。

北极由一片低洼的冰冻海冰组成,站在北极点,我们和海水仅隔着1米多厚的冰,而站在南极点,我们则位于海拔2900米的高地,是本尼维斯山高度的两倍,自然“高处不胜寒”。在这样的地方,即使是很轻微的活动都会让人很快就筋疲力尽,而极度严寒也使得人们在室外呆半小时都很困难。即使是在夏季温度最高的时候,不仅皮肤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连呼出的水分也会迅速凝结成冰。到了冬季,泼出的沸水会在落地之前凝结成美丽的冰晶。

在南极,你的脚下是厚达3000米且已有千百年历史的冰层,就连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南极洲)也被它完全覆盖。荒凉的白色冰原平坦如板球场,茫茫地延伸向远方,放眼望去,除了冰什么都没有。

在这块世界上最大的冰盖之下,绵延着巨大的山脉。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00米,大约是其他大陆的平均海拔的3倍。要知道,北美洲的平均海拔仅为720米。爬过山的人都知道,温度会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1摄氏度。所以说,正是这么高的海拔,使得南极洲的温度更低。

位于南极洲毛德皇后地的冰原石山(峰顶突起在冰面上而其余部分被冰层埋没的山体)。像这种没有积雪的岩石顶峰,是雪海燕争相抢占的筑巢宝地。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与世隔绝”。这片冰冻世界四面环海,其北部距离非洲南端4000千米,距离澳大利亚2400千米。将南极洲与其他大陆隔开的就是地球上最为汹涌的南冰洋。强低压系统在这片大陆上肆虐,将来自热带的暖空气堵截在外,把这片冰雪大陆和其他气候系统隔绝开来。等到冬季海洋封冻时,即使是最强大的破冰船都无法到达南极边缘。而对于在南极的几百名科学家及后勤人员来说,在这里过冬等于完全与世隔绝。不过人们可以利用卫星进行通信,信号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不会丧失。

相反,北极则是被大片陆地包围的冰冻海洋。加拿大最北端距离北极仅有1224千米。每年夏天,在俄罗斯和北美地区上空形成的高压系统会将暖气流推向北极上空。而到了冬天,这些大陆又像是“取暖器”一样,确保北极的温度不会特别低。这里的后勤补给也比南极洲简单很多,即便是最偏远的地区,改装后的飞机也能常年来往。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从南极到北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