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星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球体,它更像一颗分层的洋葱。它的内芯由固态铁构成。外面是第一层外核,为熔化的铁;再外面是地幔,由熔化的岩石构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岩浆。岩浆的顶部漂浮着一层由固体岩石构成的薄外壳,我们就生活在这层地壳的表面,但还没有到过地表下4千米之外的区域。
地球还有一层气体的皮肤,那就是大气层,其中的3/4是氮气,1/5是氧气,这对生命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所谓的温室气体——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及一些水蒸气,它也是大气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愈加稀薄,最终逐渐消失在太空中。
正如大气中的气体飘忽不定一样,构成地壳的岩石板块也在不断运动。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是固定的。然而在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认为,大陆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在一直漂移。他观察到,南美洲东海岸的岩层和化石与非洲西海岸的非常相似,而某些早已灭绝的植物不仅在上两个地点被找到,还被发现在马达加斯加、印度和澳大利亚。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很明显,这一过程对世界上不同的动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繁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地质学家认为,在大约3亿年前,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曾经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超大陆——盘古大陆。而在2亿—1.8亿年前,盘古大陆再次分裂成为两块大陆,进而最终形成今天各个独立的大陆。
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才确定了大陆漂移发生的原理,并命名为板块构造论。地球的外壳是由漂浮在液体地幔之上的板块组成的,因此它们能够移动。
地震和火山爆发最频繁的地方,往往是大陆板块最活跃的边界地带——这将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甚至是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历史上最严重的火山爆发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喷发。由于它朝地球的大气层中喷射了太多的灰烬,导致一连数月阳光被阻拦从而降温,因此对许多人来说,第二年是“没有夏天的一年”。它还导致农作物枯萎、牲畜死亡,使欧洲和北美出现大面积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