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雨林都有定期且大量的降雨,雨水虽然滋养了万物,但是也给在此栖息的生物们带来了直接和长期的问题。当开始下雨的时候——在一些地方每天的同一时间都会下雨——许多动物会寻求避雨地。小的动物,如鸣禽和昆虫会躲在洞里或者藏在树干与树枝上,较大的动物则躲在它们能找到的任何能挡雨的地方下面。下大雨的时候,猩猩甚至会用大叶子作为临时的雨伞。
定期的强降雨创造了一些特殊的栖息地,其中一个位于巴西内陆的阿拉瓜亚河,那里的森林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水淹没。这种被季节性淹没的雨林叫作瓦尔泽亚,在整个亚马逊河流域都有分布。在雨季,大量降雨导致水位上升——有时会上升10~15米。在这里栖息的生物都适应了这种水世界,其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鸟类——麝雉,它们也在南美洲北部的其他热带地区森林湿地中栖息。这种鸟非常与众不同,它们不仅有自己的科,还有自己的目——麝雉目。麝雉的拉丁学名为Opisthocomus hoazin,指的是鸟的毛茸茸的头部,意思是“留着披肩发的雉”。它们消化食物时的发酵过程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所以当地人都称这种鸟为臭鸟。
野鸡大小的麝雉瞪着一双红色的眼睛,总是一副相当惊讶的表情。它们最独特的地方是幼鸟的翅膀上有利爪,让人联想起数千万甚至上亿年前恐龙时代的始祖鸟。如果受到入侵者的威胁,麝雉幼鸟会逃出鸟巢,跳进水中游起泳来——如果有必要,甚至会潜入水中——用它们的脚和翅膀。一旦危险过去,它们会利用翅膀上的爪子爬回巢里。
成年麝雉翅膀上没有了爪子,也无法游泳,它们甚至不是很会飞。这是因为它们专门食用的叶子需要巨大的前肠来消化,它们吃饱的时候,体内叶子的质量高达体重的25%。为了给胃腾出空间,它们的胸骨比同样体形的鸟类更小。这意味着它们只能勉强——还需要非常努力——用翅膀飞行很短的距离。此外,麝雉无法轻松地行走,必须花很多时间消化一肚子的树叶,这使得它们成为最不爱活动的鸟类之一。
在被洪水淹没的森林中发现的最大的动物是3种河豚: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的亚马逊河豚,也叫作博托河豚;马德拉河(亚马逊河主要的支流)上游流域的玻利维亚河豚,它们因此地的众多急流而被从亚马逊河中隔离出来;以及阿拉瓜亚河豚——一个非常罕见的物种,非常稀少,直到2014年才有科学记录。阿拉瓜亚河豚可能在200万年前被隔离,那时候巴西的阿拉瓜亚-托坎廷斯流域因为瀑布和急流与亚马逊河系统中的其余河流分离。
这3种南美河豚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豚,达到了2.5米长、体重200千克以上。它们比海豚有更灵活的身体和柔软的皮肤,它们游泳的速度不那么快,但身姿更灵活,尤其擅长急转腾挪,这在迷宫一样的河系中追逐猎物时是一个关键的优势。它们在被洪水淹没的森林中可以辗转腾挪,利用一只大鳍前进,利用其他鳍状肢向后倒游。它们有锋利的牙齿,前齿用于咬住猎物,后齿用于咬碎猎物,如鲇鱼和螃蟹。
作为大型河流哺乳动物,河豚不可避免地与那些生活在河流旁边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存并不是容易的事:河豚会被渔船撞到,或者误入渔网或被渔网所伤,然后被淹死,人类定居者迁入该地区后也会捕捉它们用作鱼饵。但这种动物也被森林居民们视为精灵——一种可以从动物转化为人类,然后再转化回去的神奇动物。
新发现的阿拉瓜亚河豚像其近亲一样,表面呈淡粉灰色,有一个圆脑袋和一双小眼睛(当在昏暗的河水中狩猎时,视力好也没什么用)。它们与其近亲的主要身体差异是具有较宽的头骨,此外牙齿也较少。在阿拉瓜亚河这个河流被许多大坝分割的水系中,阿拉瓜亚河豚的总数可能不到1 000只。它们的习性鲜有人知,它们会在水中成群结队活动,甚至合作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