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宇宙尘、引力作用、核聚变、静电力作用、阳光、液态水、太空碰撞、月球、地轴倾斜,最终,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独特星球形成了。将我们的星球视为一个整体,所有呼吸着的生命,其能存在皆因幸运。
人类上一次回眸独自在漆黑太空中的美丽地球已是35年前了。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完成,人类就再也没有过登月经历,再也没有站在足够远的地方从特别的角度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人类后来所有的探索都在近地轨道上,近地轨道距地球只有350千米,由于离直径12700多千米的地球太近,除了地表变形之外什么都看不见。而在月球上回望,我们能看见一颗孤零零的蓝色星球包裹在层层白云之中。透过云层,可以瞥见陆地上的些许绿色。我们都知道,绿是生命的颜色,我们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生命只存在于地球上,这似乎仅是个小概率事件,但意义非比寻常。宇宙的骰子一经掷出,我们的星球便得到两个六点。
太阳系产生于50亿至45亿年前,脱胎于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尘埃和气体云。受引力的作用,尘埃和气体云开始向其中心坍缩,并开始旋转。在这个旋转盘的中心,温度不断升高,氢气聚变为氦核,于是就形成了太阳。接下来,灰尘颗粒在静电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聚拢起来,并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岩石。引力再将这些岩石吸引过来,岩石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各个行星。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水星、
金星、地球和火星,是拥有金属内核的岩石行星,其组成基本都是高熔点的固体物质。而离太阳稍远些的是气体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在形成初期,便从其自身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层面。地球中心的放射性物质经过自然衰变,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将大多数岩石熔化,形成了液态的“地幔”。地幔表面又形成了温度较低的坚硬地壳,地壳的厚度之于地幔,相当于桃的果皮之于果肉。因此时至今日,熔岩还是会定期地从“薄薄”的地壳之下喷涌出来。熔岩喷发伴随着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这些气体是地球大气层的形成基础。水蒸气伴随着这些气体大量排出,当它冷凝之后,就形成了海洋。40亿年前,正是在这片汪洋之中,进化产生了最初的简单生命形态。
地球的邻近星球上也存在熔岩活动及各种气体(包括水蒸气)的释放,但据我们所知,太阳系里还没有第二个星球存在生命。究其原因似乎只是简单的宇宙巧合。地球碰巧在恰当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通常测定距离为5790万千米,没有大气层。水星是所有行星里昼夜温差最大的,白天的表面平均温度有430摄氏度,而夜间则骤降为零下180摄氏度。难以想象,有任何生命形式能够在如此极端的温度下生存,更不必说还有如此之大的昼夜温差。金星距离太阳1.82亿千米,其大气层厚实,富含二氧化碳。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终年高温,表面平均温度可达480摄氏度。
对生命而言,如果说金星太过炎热,火星可能就太过寒冷了。火星距离太阳2.278亿千米,其大气层非常稀薄,二氧化碳含量极少。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常年维持在零下50摄氏度,即使其地表下或是极地有水存在,那也只可能是冰冻状态的水。
而我们的星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却恰到好处,适宜生命存在。地球距离太阳1.496亿千米,大气层厚度中等,二氧化碳含量适中,这些都有助于将地球的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完美的17摄氏度。我们居住在一个“金凤花”星球(出自童话《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就像童话里的那碗粥一样,地球既不会太热又不会太冷,而是“恰到好处”,适宜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