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中俯瞰,美洲主要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如同脊柱般纵贯南美大陆西部。从靠近环北冰洋的阿拉斯加开始,这条山脉蜿蜒曲折,几乎没有断开的地方。人们曾认为,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组成了一个连续的、活跃的山脉带。随着大洋地壳不断向南美大陆西面下滑,安第斯山脉在继续上升;与之不同的是,落基山脉已经停止活动并进入衰退期。北美洲板块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褶皱的山体、落基山上断裂的岩石,这番宽广的景象看上去像是陆上滚动的海浪,但实际上波动已经停止。
灰熊母亲带着它的两只幼仔离开过冬的育仔洞。母熊必须带着它们从高海拔且冰雪覆盖的育仔洞迁移到有丰富食物的低海拔地区。
冬季的落基山脉覆盖在冰雪之中,在某些地方年降水量达60米。35度到45度间的斜坡极易出现雪崩,最危险的是38度斜坡。精确的山坡倾角对在山上过冬的动物十分重要。灰熊倾向于把洞穴挖在30度的斜坡上,这个角度能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窝顶,就算洞口有厚厚的积雪也不会坍塌。
灰熊在10月或11月进入洞穴,在随后的6个月中它会一直住在里面,直到体内存储的脂肪耗尽。它会进入一种冬眠状态,平均每分钟呼吸一次,心跳下降到每分钟10次。母灰熊在晚春交配,但在冬眠时胚胎才开始发育。若它没有积攒足够的脂肪支撑自己和后代过冬,胚胎不会着床。幼仔会在1月降生,三四个月后才会长毛。洞穴周围的陡坡不宜攀爬,这使得比母熊大一倍的成年公熊难以接近并吃掉幼仔。但是,由于在这种高度母熊很难找到食物,它不得不带着出生仅几周的幼仔离开安全的育儿所。超过半数的灰熊幼仔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因被其他动物捕食、母熊自己导致的杀婴行为、意外、饥饿或疾病而死亡。
在夏季,山顶脱去积雪,显露出落基山脉的原貌。海拔较高地区被美国山羊,一种善于攀岩且类似山羊的羚羊—斑羚所占领,它们与麝牛关系更近。在北美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中,斑羚体质最强壮,最适于在崎岖的山峰生存:双层皮毛具有极好的保温效果,蹄子上有弹性的胶质便于攀爬光滑的石头,尖而硬的角质层可以在极小的缝隙中找到落脚点。
目前,大多数灰熊都在海拔较低的山坡过冬,但不是所有的都这样。有一些会爬到峰顶去寻找意外的美食,那就是数以百万计的飞蛾。每年夏天,成群的夜蛾迁移到高山地区,在夜间以高原花朵的花蜜为食。在白天,夜蛾栖息在碎石之下,但会被灰熊翻出来吃掉。虽然这些飞蛾还不足以让灰熊填饱肚子,但食用大量夜蛾就同食用产卵期的鲑鱼所获取的营养一样丰富。
北美野山羊,肺活量大,肩部肌肉充实,腿较短,蹄上有特殊的摩擦垫,是天生的攀登者。长而厚的皮毛能够帮它度过最严酷的冬天。
落基山脉的一部分,位于加拿大亚伯达。落基山是贯穿北美洲的山系。不同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这些山脉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