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浅海区域

一只待产的雌性叶海龙(海马的近亲)。它藏身于澳大利亚南海岸珊瑚石礁的海草当中。

温暖的热带浅海区域作为所有浅海生产率最低的区域,为刚出生的座头鲸宝宝提供了一个极为舒适的哺育环境。这里的海水透明得犹如水晶一般,那是因为这里只有少量的浮游植物,而在海洋资源丰富和生产率较高的水域,由于浮游植物的存在,水的颜色呈现绿色不透明的状态。浮游植物承担着海洋90%的初级生产,并且是近乎海洋所有生物的基础食物链。热带海域—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赤道带水域,水温超过20摄氏度,仿佛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因为这里连浮游生物都极为稀少。

和所有植物一样,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阳光和养分。在地球赤道的热带地区,最不缺的就是阳光了,一年中的每天都有12小时的充足光照。可是这里缺养分,尤其是缺乏氮和磷,这两种物质在基础的生产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这些养分,浮游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在热带海域,这些至关重要的养分大多储存在深海当中,而海面太平静,以至于海面和深海难以完成养分的上下混合和融合。正如所有海员都知道的,地球赤道附近的水域被称为赤道无风带,因为这里没有气流活动。这里不仅因为风平浪静而受到刚出生的座头鲸宝宝的喜爱,并且确保了很少养分流失到海面。大多热带浅海区域都是水中沙漠,只有少部分成为珊瑚和水草的栖息之地。

海兔(铜斑多彩海蛞蝓)—简单来说,就好比是无壳的蜗牛—生活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珊瑚礁中。它通过吃下的海绵采用化学的方式防御敌人,其身上五彩斑斓的颜色会让捕食者认为它具有毒性。

若是说起感受大自然的奇秀之美,莫过于到红海海岸潜观珊瑚了。红海海岸的珊瑚缤纷多姿,很少有别处的珊瑚能与之媲美。红海的的确确被沙漠包围着。但倘若潜入水下,你一定会被眼前色彩斑斓、奇妙艳丽的珊瑚景象所倾倒,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红海海水温暖,如水晶般清透,置身其中,犹如眼窥万花筒一般,来往的游鱼、随波起舞的珊瑚,一定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

红海的珊瑚礁之所以有如此绚烂的景象,原因有两个:其一,软珊瑚的数量繁多,通常来说,软珊瑚质地柔软,颜色极其艳丽多变,从淡粉红色到深紫色都有;其二,形如金鱼的花 随着波浪在珊瑚间来回的游弋穿梭,就像翻滚的鲜亮的橙色云朵一般。事实上,这些色彩艳丽的小鱼数量极其庞大,甚至有人觉得“红海”是因此而得名的。

在珊瑚礁中无处不在的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海洋生物,使得珊瑚礁成为目前海洋当中最具生产效率的栖息场所。每平方米的珊瑚礁每年固定的碳产出总量最低为1 500克,最大量高达3 700克。与每年每平方米固定碳产出总量在1 000~3 500克的热带雨林相比,很显然,这里的珊瑚礁极其繁多。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热带地区生产能力最低的浅海区域,你能找到世界上最大的造礁珊瑚群。珊瑚礁完全能够克服水中无养分的艰苦环境,这要归功于与其共生的虫黄藻—这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与珊瑚虫共栖。

在所罗门群岛的珊瑚花园中,狮子鱼在扇珊瑚中间悠然游弋。毒刺这一有力武器使得这种常在夜间出行的捕食者位居珊瑚食物链的顶端,并且鲜有宿敌。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珊瑚都是由不计其数且身长仅有几毫米、形似海葵的珊瑚虫打造的。每只珊瑚虫都藏在一个小小的呈杯状的碳酸钙架子上,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之后,一层一层的碳酸钙就累积成了长达数百千米的珊瑚礁。通常来说,所有的造礁珊瑚都是通过寄生在其组织中的虫黄藻进行的光合作用从而获得大部分能量。作为回报,珊瑚虫为虫黄藻源源不断地提供所有重要的养分,如氮和磷。尽管在热带平静的水域中缺少这些养分,但是因为内部有效的养分循环供给,所以珊瑚礁也生长得格外繁盛。珊瑚虫并未将其排泄物排到海中,而落入了虫黄藻的囊中,这样的养分循环也属于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在所有的自然群落中,珊瑚礁群是固氮能力最强的。种种因素使得这些自然群落把形似沙漠的热带浅海变为最具生产能力的繁盛地带。

正本清源:博物wiki » 温暖的浅海区域

评论